![]() ![]() ![]() 2013荷赛体育类单张一等奖摄影师:WeiSeng Chen ![]() 2013荷赛体育类组照二等奖摄影师:Sergei Ilnitsky
![]() 2013荷赛体育类特写故事一等奖摄影师:JanGrarup
(图片来源:WPP) 晚报记者 王嫣 报道 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职业体育摄影师手扶“炮筒”,右眼透过取景器瞄准拍摄对象,左眼随时注意周围动向。一有动静,手指灵活地按下一串快门,哒哒哒哒,犹如机关枪。供职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魏征说,他享受拿着相机“冲锋陷阵”的感觉。 2月15日,魏征夺下了一块高地代表职业摄影最高荣誉的“荷赛奖”,他获得了体育类三等奖。 摄影毁一生,单反穷三代? 摄影界有句名言:摄影毁一生,单反穷三代。魏征说,自8岁起父母带他去兰州市少年宫摄影班,到在北电摄影学院完成4年本科的专业学习,胶片时代学习摄影的确让他父母付出很多。所以,对于这句名言,他部分同意。 “摄影是一门技术之上的艺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摄影师的成长,无论是从专业基础、实战经验、从业背景来看,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精力投入。 ”但魏征同时也提到,在“决定性瞬间”提出的布勒松时代,相机可是纯手动的。 所以,决定图片质量的,还在镜头后面,在于拍摄图片的那个人。就像魏征的这张获奖图片,快门一按,几千分之一秒,选角度却花了他好几天时间。“奥运会的花游比赛,就两三天时间,但这之前我已经在游泳馆蹲了好几天。拍游泳、跳水的时候,一直就在研究拍摄位置。”魏征说,最终他发现了一个贴近泳池边、摄像机位下方的低角度位置。“观众的话,在这个位置看比赛是非常别扭的,头顶上就是摄像机,坐不直。但对于摄影记者来说,这个角度正好能拍到出水的正面,能拍出运动员出水的高度感。背景也干净,前景没有障碍物,能突显溅起的水花。 ” 《花样游泳》获奖因为张力强 北京奥运会后,魏征每年都给“荷赛”发照片参加评奖,题材并不局限于体育,也包括肖像类和日常生活类。第四年终于有所斩获,还是他最擅长的竞技体育动态摄影,评委从他参选专题组照的12幅图片中挑选出这张《花样游泳》,魏征认为这张照片不同于他参选的其他构图唯美的照片,张力强,抓住了运动员情绪爆发的点,“或许是因为体现了花样游泳运动员柔美的反面,符合西方评委的审美和意识形态。 ” 当然,魏征更愿意将《花样游泳》的获奖,看作是东西方审美的交汇,或者说是他个人喜好和评委喜好的一次幸运的融合。就像他的这张照片,一个中国摄影师,拍的却是一个英国的花游运动员。 “伦敦奥运会我拍了几千张片子,选了12张组成一个专题,每一张都有喜欢的点,没想过评委的喜好。我关注荷赛也有十几二十年,感觉东西方审美差异不大。尤其随着中国体育成绩提升,体育摄影记者能够越来越多地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更多地与西方摄影师交流、沟通,体育摄影这块已没有隔阂。相较老一辈体育摄影工作者,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大量优秀的图片,得到更多更丰富的视觉培训。 ”魏征说。 最难忘大邱世锦赛拍刘翔 魏征出生于1979年,200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担任职业体育摄影记者10多年,参与报道过奥运会、冬奥会、足球世界杯等几乎所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而职业生涯迄今,魏征最难忘的是2011年大邱世锦赛,拍刘翔的110米栏。 “中国摄影师能拍好同时代的运动员,这特能体现摄影师存在的价值感。可惜这之前我拍过很多刘翔,都不太满意。大邱世锦赛的重头戏就是刘翔,就是这一场比赛。我就跟比赛负责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中国的摄影师,想拍好刘翔,提前一天预约好进内场。 ”魏征回忆说,“决赛那天我就带着一支300毫米镜头进了内场,短焦距,只拍了最后两个栏。 ” 魏征这也是放手一搏了。要是如伦敦奥运会,刘翔提前跌倒,魏征就算白等了,而他的这次世锦赛拍摄也就提前失败了。就像他说的,职业体育摄影师虽然与导演一样,都要一个人控制全局,但后者有机会NG,前者没机会喊CUT。 “我不能让刘翔给我倒回去重跑一回。”幸运的是,他等到了,用图片记录了罗伯斯从后牵手刘翔的瞬间。 “跨栏项目很少有肢体碰撞的瞬间,能把这个瞬间凝固下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对摄影师的一个考验。”魏征感到很幸运,也很骄傲。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5 09:11 , Processed in 0.01631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