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你没去过书院门……”媳妇笑着我。
过去画油画,在陕西省美术馆斜对面——西安市东大街一家文具店买过油画材料。虽然爱油画,对中国书画一直非常关注。心,无数次去过南门旁的书院门,今天,第一次跨进这道门槛。中国书法之乡——三原县的书画爱好者,特别是城隍庙广场书画店铺的老板们,经常光顾此地。一个月前,一位书友来家里聊,他说要考察书院门,想在这里支个小摊卖字。过去,我只知道这是书画市场,并不了解“书院门”的来历。走进书院门三四十米,街的左侧伸出一条路,牌楼上刻着“关中书院”的隶书。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著名书院。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陕西著名学者、御史冯从吾疏忤神宗罢官归里后,与友人萧辉之、周淑远等在此地之西宝庆寺讲学多年,弟子日众,而寺地狭隘。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参政熊应占、闵洪学及副使陈宁、段猷显等,为冯从吾另择宝庆寺之东小悉园处创建关中书院。书院中建讲堂六楹,题匾名“允执堂”。冯从吾《关中书院记》云:“书院名关中,而匾其堂为允执,盖借关中‘中’字,阐允执厥中之秘耳。”讲堂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建有生徒宿舍号房各六楹。堂前有方塘半亩,树亭于中,砌石为桥。堂后有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一小华岳。大门本南开,后改于西巷。三年后,新任布政使汪道亨于书院建“斯道中天阁”一座,以祀孔子。至此,书院已初具规模。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拨给关中书院帑银一千两,作为书院经费补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赐书院“秦川浴德”匾额。三十六年(1771年),巡抚毕沅莅任之初,以为“移风易俗,教化为先”,重视学校教育,于是重新修建关中书院,并延请江宁进士戴祖启来陕主持关中书院,还在全省选拔一批优秀生徒于书院学习。关中书院规制,设山长一人由抚台聘请,掌管教务;监院一人,专管庶务;斋长二人,代表生徒,协助书院管理。课程有经、史、子、集,考课有诗、古文、词、八股试帖、策论、杂著等。每月一官考,分月由大吏来主考。除此之外,每月课堂测验2—3次,由山长主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改关中书院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现在为西安文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做为陕西的书画人,都关心书院门市场的情况,这关系到无数书画人的利益。书院门名气很大,主街和支街玲琅满目。在丁字口,媳妇说:“上次我来这儿给你买纸,我问那个店的纸好?人家推荐‘张三纸坊’”姑娘打开两刀宣纸,一种质感硬脆一些,300元一刀;我用手摸摸另一种纸,稍微软一些,一刀600元。书院门安居巷5—1号,是安徽省泾县龙旗宣纸厂驻西安办事处。本店卖裁开的6尺条,一刀150元。我想要的毛笔标价100元,媳妇嫌贵,出了店铺,在街道中央的摊位上,23元买了一支毛笔。
城墙根儿,小摊上出现陕西省有名的书画家的作品:贾平凹、刘文西、王西京等。漂亮年轻的妇女,打开贾平凹的四尺书法。我多次采访贾老师,近距离看他挥毫泼墨,小摊上的字比贾老师写的线条系,缺乏贾老师拙拙的味道和禅意。“多少钱?”“七八十元……还有高仿真的,一幅三四百……”摊主看出我懂点书画似的。我心里为急着求人办事的人们喘口气,贫困的人,掏不出四五万元买一幅贾平凹的真迹,急眼了,就来书院门解决。我看了看挂的刘文西的人物画,临摹的水平不高。
刚才,在主街露天小摊上,见一位书家做着准备,在民间主办的活动中获过奖项。小摊位的上半部似屋顶,夏季在烈日中燃烧,冬天抵抗不住寒冷,雨水或雪花飘落在书案的宣纸上,可就糟糕了,大冬天,会把墨汁冻住的。还是这么一个小摊,站着一个老太太,案子上铺着一幅草书。“一幅多少钱?”“一百来块,后面的展厅有先生的作品,可以去看看……”
1书院门 (摄影 程 翔)
2西安市书院门 (摄影 程 翔)
3书院门的老户 (摄影 程 翔)
4书院门的老屋 (摄影 程 翔)
5是店主又是篆刻艺人 (摄影 程 翔)
6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著名书院 (摄影 程 翔)
7淘宝 (摄影 程 翔)
8一个小摊,站着一个老太太,案子上铺着一幅草书。“一幅多少钱?”“一百来块……” (摄影 程 翔)
9书院门名气很大,主街和支街玲琅满目。 (摄影 程 翔)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30 19:42 , Processed in 0.0215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