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牌坊。 图/《旱码头・风华绝代》创作组 “各部门注意,走!”一声令下,身着民国时期服饰的演员按照情景设置在大街“旱码头”牌坊下走动起来。这穿着、这打扮还真挺逼真,是不是哪个剧组在拍摄电影、电视剧啊?周围群众发出疑问。不对,拍摄装备怎么不是摄像机,而是照相机。不错,这里正是王家卫大型电影风格摄影作品《旱码头 风华绝代》的拍摄现场。 一次大胆的创新 据《旱码头 风华绝代》执行策划张红霞介绍,周村以其独特的商埠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游客在走马观花看古城时,也许想象不到当年的周村是怎么一番繁华。《活着》、《大染坊》、《旱码头》已成为在大街拍摄的成功电影、电视剧,但不完全基于周村历史拍摄,如何全面展现周村某一时期的商埠文化、民俗风情,又不落于传统表现形式的窠臼,山东著名摄影家周光平想到了一个全新的拍摄风格―――以电影风格拍摄摄影作品,这种风格有多个优点,电影的宽银幕场景宏大适合表演大场面故事,并适合演绎多人组合故事场景,照片的视觉效果震撼性较强。 为此,2012年9月末,在区委宣传部和区旅游局领导的总体策划下,由本次创作艺术总监周光平组建了创作团队,开始策划拍摄一系列以民国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周村往事”,重点表现那一时期的商贸风情和以体现女性为主的风流韵味,通过演员演绎再现百年商埠的繁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场景创作主要在大街完成,将室内外结合,从达官贵人、奢华妇人到小家碧玉,面面俱到。 目前,这部全国首创拍摄方式的《旱码头 风华绝代》已拍摄近30张大片,拍摄背景有瑞蚨祥、英美烟草公司、票号春秋、市井百态、旱码头婚俗等,已完成总进度的三分之二,预计于春节前完成第一部的创作。 大街雪景。 图/《旱码头・风华绝代》创作组 一支强大的团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做到严谨、有序、艺术地创作,创作团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艺术总监、后期总监、执行策划、主创摄影师、灯光效果、剧务总管、文字统筹等。创作团队虽然仅有11人,但个个都是摄影界中的佼佼者。艺术总监周光平曾荣获中国首届数码摄影师十佳提名奖,山东省第九届人像摄影金奖,是美国PPA职业摄影协会会员。另外,这里还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人,省摄协会员4人,数码制作专家2人,他们都是多年来在国家及省市摄影比赛中的获奖“专业户”,保证了作品的拍摄效果。 “大家的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全天扑在作品的拍摄上,所以,我们决定每周召开一次拍摄研讨会,研讨前一次拍摄的成败,讨论下一次拍摄的内容和手法,保证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周光平说,为了确保影片拍摄质量,他们每次只拍摄一个场景,但准备工作却要一周时间,要确定拍摄主题、实地踩点、策划情节、选拔演员、排戏、布置现场、设计灯光、实际拍摄。 如果说创作团队已为作品泼上了浓墨重彩,那么好演员就是点睛之笔。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创作团队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淄博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出演相应的角色,同时,还邀请了大街名人“耄耋叟”、“车夫”、“剃头师傅”、旱码头戏剧社及周村古镇公司的员工出演,甚至摄影师身边的朋友直至摄影师本人也参与到演出当中。“这些演艺外行没有表演经历,演来青涩却贴近生活本身的质朴和真实。”周光平说,创作团队很感谢为这部作品努力过的每一个人。拍摄过程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感动。拍摄时正值隆冬,寒风凛冽,参加表演的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3岁的孩子,他们凌晨就起来化妆,身着单薄的衣服,虽冻得哆哆嗦嗦,但因能参加拍摄脸上露出幸福的样子,让人暖意融融。开始拍摄后,他们仿佛已“穿越”到那个风华年代,“假”的成了真的一般。 为了拍摄出历史的厚重感,打造唯美的视觉效果,创作团队赏析了《花样年华》、《一九四二》等多部电影作品,在拍摄现场准备相应的道具,耐心地为演员讲解故事背景、人物身份等,但实际拍摄时仍会有些瑕疵,这就要发挥后期制作的强大作用了。“通过电脑后期不仅实现了对色调和气氛的恰当控制,更重要的是能还原一些我们拍摄时根本做不到的场景,使作品在符合特定年代的同时,更具有怀旧唯美的情调和艺术感染力。”张红霞说。 一部成功的佳作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虽然作品还未全部出炉,但其艺术效果名声在外。《山东画报》2013年首期便将其中一张作品《七巧衣梦》作为封面,用了20页的篇幅刊登了部分照片和创作过程。“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种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十分清新。一位好友向我提起这部未完成的作品,赞不绝口,我看到第一幅作品时,就决定作为2013年第一期的重头戏推出。”《山东画报》总编辑谷永威说,这种创作方式目前在国内属于首创,对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故事具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这种宽画幅表现形式反映内容更多,拍摄者还多次拍摄窗内窗外、屋内屋外的场景,且不失层次感,再现了那个商贾云集的繁盛年代,让人十分震撼。“我认为这种拍摄方式特别适合表现人文气息厚重的地方,他们立足大街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应大力推广,时机成熟的话,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产业化。”谷永威说。 《旱码头 风华绝代》自开拍以来还受到中国网、凤凰网、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的关注,仅凤凰网点击量就达5万,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作品均被刊登、转载。临淄区相关部门看到这一作品后,还希望邀请制作团队到临淄去以这种拍摄手法再现当地历史文化。 被岁月打磨得油光可鉴的青石板路,送迎着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承载着少女妇人的情思幽梦,翻开《旱码头 风华绝代》,让往事重现。 旱码头: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以及外国商号,云集周村。周村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民间流传:“山东一村,直隶一集”,“金周村,银潍县,济南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0 10:58 , Processed in 0.0880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