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影世界 写意人生——访摄影家杨元惺

2013-3-13 18:00| 发布者:cphoto| 查看:1676| 评论:1|来自:中国文化报

摘要:  《守望家园》   《亲情》   《喜悦》   《正月雪村》   《雪地套马》   《漠海(库布齐沙漠)》   《赛骆驼(内蒙古锡盟)》   《穿越死亡谷》   《惊涛烈岸》   《雾锁金门》   杨 ...

  《守望家园》

  《亲情》

  《喜悦》

  《正月雪村》

  《雪地套马》

  《漠海(库布齐沙漠)》

  《赛骆驼(内蒙古锡盟)》

  《穿越死亡谷》

  《惊涛烈岸》

  《雾锁金门》

  杨元惺,1942年出生,祖籍湖北,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有着50余年的摄影经历,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旅行者和摄影家。他对自然山水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和敏锐的观察力。已出版《光影世界,知性人生》、《驭光中国,逐影世界》、《撷影世界》等摄影集。

  记者:你和摄影结缘有50多年了,能简要介绍一下半个多世纪的摄影历程吗?

  杨元惺:1956年,我父亲从国外带回来一台捷克120相机,那时年少好奇,我有事没事就琢磨这台相机,还把相机拿到学校给同学拍合照。1961年我参军,也把相机带上了,给战友们拍照。“文革”期间,我转业到北京有机化工厂宣传科工作,每个星期要出一期墙报,我就组织了60多个人在业余时间摄影,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贴在墙报中。每次看到大家在食堂门口看墙报栏,我都感到很自豪。周总理去世那天晚上,我们连夜组织赶洗了1600张总理的纪念照片,分发给全厂每个职工留念。

  后来,受到几位摄影名家的影响,我逐渐成为摄影爱好者,拍了越来越多的照片。1978年,我在中国科协秘书处工作,有机会为钱学森等很多老一辈科学家拍照。2000年开始,我有针对性地去拍摄了中国和世界的大好河山,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拍。

  记者:你拍了许多中国和世界的大好河山,你是不是更偏爱风光摄影?

  杨元惺:美好的风光孕育了无数的生命。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留下瞬间美景便是永恒。大漠戈壁、小桥流水、雪域高原,我们生活的秀美山川有许多流光溢彩的风光美景,我也一直喜欢捕捉和拍摄这些美丽的、视觉广阔的风光画面,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享受这美景,也为后来人留下经典的瞬间。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国家战略,是从生态文明角度提出的。在这几年的拍摄过程中,我发现大自然由于过度开发遭到严重破坏。我越发想用我拍到的优美照片,来唤醒人们爱护自然、保护地球的意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

  记者:有的风光摄影作品只是一幅风景,但有的却被拍摄者倾注了情感。在你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浓烈的情感。像这种有生命力的照片,你是怎么拍出来的?

  杨元惺: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应该是在饱含深情中拍摄出来的。当取景器中定格一幅期望已久的美景画面时,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是极其浓烈和醇厚的。面对雄伟的高山、壮阔的海洋、静谧的湖泊,心胸会顿觉开阔;而置身蓝天白云缭绕的雪域高原、浩瀚的沙海大漠,则让人身心都变得纯净无比;丰收在望的农田、小桥流水的古镇,无不让人产生拥抱入怀的冲动!对于有心的摄影者来说,当沉浸在光与影的洗礼中不可自拔时,当多个角度画面的美让你无法取舍时,对自然灵魂的感受和感悟便成就了一幅耐看的光影佳作。因为,这些画面是自然之情与拍摄者情感的交融。

  记者:你的摄影作品不仅展现了大好河山的美,而且在你的影像中,我们更看到了一种对环境的尊重和对生命的追求。是不是除了把美景带给观众,你还有其他的拍摄初衷?

  杨元惺:是的,这就是风光摄影者的社会责任。我这几年经常拍摄一些宣传绿色环保、低碳方面的作品,倡导大家来保护环境。库布齐沙漠就是治沙的典范,他们在沙漠里面种植药材,治沙效果很好。我在那里拍摄了很多沙漠、治沙和沙漠植物的图片。我常在各摄影展中采用这类的片子,用以激发人们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中来。我曾到阿拉斯加拍摄冰川,由于热效应、碳的排放太多了,冰川也比以前减少了,很多冰川都化成了浮冰,海鸟在浮冰上飘来飘去。我在那里也拍了很多照片,其中有一张三只海鸟在浮冰上的,起名为《守望家园》,意思是希望大家共同守望地球家园。

  记者:你的作品不但具有美术的色彩美、诗歌的韵律美,而且更具有一种宏伟的音乐美。你觉得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有关联吗?

  杨元惺:艺术的各个种类其实都是一脉相连的。我喜欢音乐,也经常在拍摄的时候听音乐。我在北京师大一附中读的中学,当时音乐老师说的“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没有音乐同样没有生命”,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没有音乐生活就失去色彩了,所以我每次走到哪儿就听哪儿的音乐,其实是在酝酿一种感觉。我们走到大峡谷就听大峡谷的音乐,就看到并且拍出了诗般的大峡谷。我们到内蒙古就听当地的音乐,草原上的赛马我们也是边听音乐边拍摄。到了陕北就听陕北民歌,感觉大地在我们脚下,豪情在我们胸中。这样拍出的片子就流露出了自然的情感,更有乐感、更容易感染人。

  记者:你的很多次展览都选择在大学校园举办,是想通过摄影艺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吗?

  杨元惺: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什么样的人能够完成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答案只有一个——只有具备美丽心灵的中国人,才能建成美丽中国。大学是人生的青春驿站,也是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旅程,学子们在美丽的校园里不但要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锻炼意志、增强体魄、陶冶情操。这时候,将优秀的讴歌大好河山和谐与美好、表现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展现在他们眼前,能激发广大学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继而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做好充分的储备。根据这些年影展的实践,我发现这种形式文化艺术的交流,在高校学子中还是有很强烈的反响的,同学们都能从中得到各方面的启迪。所以,我会坚持将这项公益活动进行下去。

  记者:你的摄影作品还曾在加拿大、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展出,能介绍一下海外展的情况吗?

  杨元惺:我在国外的个人摄影展都是应邀举办的,以中国的大美河山和人文生活为主题,旨在将我国的文明伟大和幸福生活展现给外国人和海外华人,使更多人能够通过我的镜头了解和认识今天中国的自然美和现代美,进而达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效果。在国外的影展中,我还会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中国元素,比如在温哥华的展览中,有10幅作品是用景德镇瓷板画这一中国传统工艺来呈现,使外国人能在观展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都是我这些年一直追求和探索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

  记者:最后,请你总结一下,摄影艺术究竟给你带来什么?

  杨元惺:摄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完美的交流。摄影对我来说是一口新鲜的空气,一股强烈的现实味道。从小小镜头里,我捕捉到的是自然的色、绚丽的光、真实的情,以及对这个世界理性加审美的认识。每一张好照片都是作品,都可能是一个不朽的杰作,灿烂的文化透过镜头永远传播。我认为摄影带给人们的是生活的快乐、美的追求、朋友的真情、相聚的永恒、灵魂的净化升华。千山万水的深情牵引着我们的摄影之路,也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林金华)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4 22:55 , Processed in 0.0184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