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是个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问题。 这里所说的“宽容度”,当然指的是对一切以“记录”为名义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限度。 近年以来,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和进步,对于应用越来越普及的包括Photoshop在内的电脑后期处理软件的使用合理性探讨,在逐渐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次出现部分分化,在一些具体问题和事例上,呈现出不同论调。 比如,关于HDR技术是否可以运用到新闻照片的拍摄;再比如,手机的某些应用软件提供的不同拍摄效果,是否会影响新闻照片的“真实性”;还有,对照片色调的调整到底该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之内,可不可以量化……今年荷赛年度照片引发的讨论(相关报道见本报3月12日1版),可以说是摄影界面临的共同话题。 不仅如此,最新的相机技术甚至可以提供机内图像调整和处理了,过去被强调的不能用电脑过分修图之类说法,恐怕也面临着新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有关杂志封面和广告图像的后期修图限度正在被更多批判,而报纸和互联网呈现的照片调整程度及其接受度倒是有所增加——这既跟技术发展有关,也跟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和读者的适应度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媒介甚至各家媒体对不同的照片处理,往往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评判也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要不然,就不会有荷赛年度照片评出后,业界的质疑与讨论了。 其实,PS的限度应该有一个基本考评标准,那就是,是否会影响对拍摄现场现实状态的传达。这个限度,应该是一个有基准的变量,业界也需要不断根据新情况加以探讨,尽量在某个阶段就具体问题形成共识。 (转载于中国摄影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5 20:17 , Processed in 0.0161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