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打造农民致富增收“新引擎”

2013-3-20 15:49| 发布者:cphoto| 查看:726| 评论:0|原作者:陈仕川|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摘要:工人们把刚制出的菌包运到灭菌锅里进行消毒。 工人们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采摘秀珍菇。 工人们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刮菇根。 工人们在菌房里接种。 “我们依托蚕桑种养殖的传统优势,利用桑枝种菌,把废弃的菌包作为 ...
 

工人们把刚制出的菌包运到灭菌锅里进行消毒。

工人们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采摘秀珍菇。

工人们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刮菇根。


工人们在菌房里接种。

       “我们依托蚕桑种养殖的传统优势,利用桑枝种菌,把废弃的菌包作为蚯蚓的养殖饲料,再利用蚯蚓的排泄物养殖泥鳅,全都是原生态的。”3月18日,当提到“蚕桑——菌——蚯蚓——泥鳅”一体化养殖时,重庆市永川区宝峰镇负责人一脸兴奋。近年来,宝峰镇党委、政府始终围绕增收产业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增收模式、开拓增收渠道,食用菌、宝峰王鸽、蚕桑鸡、特种水产等产业百花齐放,全镇特色农业效益明显,成功打造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桑枝,过去都被大家当作废物。如今,却成了宝峰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宝贵资源。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罗成芬是宝峰镇杨大口村村民。长期以来,罗大姐都在家务农,一年辛苦下来只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如今,罗大姐却成了“上班族”,上班、务农两不误,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
       罗大姐上班的地方就坐落在宝峰镇杨大口村,名叫重庆市锦园珍藏农业开发公司,当地废弃的桑枝就在这里变废为宝。该公司种植生产的桑枝食用菌就是将桑枝砍伐后,经切碎、拌料、消毒等程序作成营养袋,最后培育出食用菌。
       3月18日,该公司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着新鲜的秀珍菇。该公司负责人笑着告诉笔者,这些都是“名菇有主”,不愁销路。食用菌从种植大棚采摘下来,就直接打包上车,运往重庆主城超市。据了解,秀珍菇的出厂价是10—12元/公斤,一天可以采摘1500—2000斤。
       要因地制宜做大特色农业产品,发挥品牌力量,以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效益。宝峰镇有蚕桑养殖的传统,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都把桑枝当作废物。如何把桑枝变废为宝?该镇立足镇情,利用蚕桑种养殖传统优势,进一步延长蚕桑产业链,积极引进重庆市锦园珍藏农业开发公司,采用现代化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对食用菌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生产。据介绍,该公司年种植桑枝菌200万袋,食用菌销往主城中百仓储、绿优鲜超市等地。
       桑枝菌种植不仅令特色效益农业如虎添翼,还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该公司共有员工近60人,全都来自当地,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他还打算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食用菌生产模式,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预计项目完全建成后,产能将达1200余万袋,产值可达2亿元,届时将成为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菌龙头产业。

签约摄影师 陈仕川 摄影报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31 04:14 , Processed in 0.0204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