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全球旅游摄影大赛颁奖典礼3月19日北京举办

2013-3-20 17:16|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04| 评论:0

摘要:#越界•阅不凡#2012全球旅游摄影大赛颁奖典礼3月19日在北京798映画廊举行。 旅行不只是一次出行,更不只是一个假期。真正的旅行,是以慢行走深发现的方式,探索地理、时空和心灵的深度与广度。旅途中的每一张照 ...
 #越界•阅不凡#2012全球旅游摄影大赛颁奖典礼3月19日在北京798映画廊举行。
 
    旅行不只是一次出行,更不只是一个假期。真正的旅行,是以慢行走深发现的方式,探索地理、时空和心灵的深度与广度。旅途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瞬间的记忆之镜,带领我们重回那些无与伦比的旅途。
 
    2012年8月起,由高智传媒旗下《摄影旅游》杂志举办的全球旅游摄影大赛,在124天赛程的时间引领下,透过30147幅参赛摄影作品,领略无数旅行中的不凡故事,遇见最为不凡的看见,感受摄影旅行中不息的前行力量。最终由网名“避月修花”拍摄的《尼泊尔苦行僧》摘得一等奖。
 
    获奖理由:对题材的把握非常贴切。无论是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体现出了作者极强的抓拍和控制能力。通过色彩来阐释更深层次的思想空间,包含了对文化的思考。

蔡晓丹

    网名“避月修花”,福建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印刷行业。热衷于用相机记录下世界各地的人文与美景,喜欢分享记录瞬间的感动与背后的故事。平时主要使用佳能5D MARK II和佳能50D。
摄影师自述:

    凌晨4点半的帕苏帕蒂庙,天还未披上尼泊尔迷蒙的日出颜色,而庙里的苦行僧已早早地开启了这一天。在他们的世界里,先于日出 的修行已然展开。衣衫褴褛的苦行僧们体绘着各色花纹、脸涂着白色炭灰,口中诵念着莫名的经文,他们身上的色彩在灰蒙蒙的天色里,显得格外耀眼。他们兀自做着瑜伽、烤火或是化妆,对于早早出现的我们,并未表现出更多的在意。

    尼泊尔是个神佛满天的国度,众多的神以及这些神的化身为这里涂抹上了更为神秘的色彩。在这个国家里,苦行僧把物质生活降到 最为简单的程度,以冥想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我在整个尼泊尔还未染上色彩的清晨,在帕苏帕蒂庙里见证了苦行僧身体上展现出的浓郁色彩,他们冥想世界中的色彩似乎也依稀能见到。通过瞬间的画面去深入一个国度的神髓,我仿佛看到了更多。

摄影师访谈:

《摄影旅游》:为何想从苦行僧来认识尼泊尔?

A:苦行僧是尼泊尔神秘的人文景观。13天的尼泊尔之行,我留出两天来拍摄苦行僧。修行在游客看来是奇特的风景,而在修行者脑海中,这能使他们看到更美好的风景。

《摄影旅游》:为什么选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苦行僧?

A:苦行僧的生活与普通人相比本就具有强烈的反差。他们认为自己和神一样具有法力,有着百毒不侵的躯体,同时他们又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艰苦的修炼过程与他们内心的美好愿景,形成了震慑人心的反差,一如画面呈现出的强烈色彩对比。





 

二等奖《等候下一趟列车》

获奖理由:选择通过轨道列车的角度来表现日本比较新颖。组图的主题感强烈,用一系列巧妙的人物抓拍,传递出非常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情绪与氛围。

沈煜

现居上海,1999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曾供职于中国图片库,为Getty、《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等媒体与图片社拍摄图片。曾担任某旅行杂志资深图片编辑。现创立了IV摄影团队。使用富士X100及佳能 5D MARK III。
摄影师自述:

记得在某部早年的日本电影里,女主角戴着白色耳机,背着双肩包独自去旅行,情节少不了晃晃悠悠的火车。车厢洒满金色的阳光,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渐进,车子“哐当哐当”地驶过临海的山路,剧情也随之推向高潮。这种让我鼻酸的画面在这次的日本旅程中反复上演,而我如今才想到,原来那些画面不是刻意的矫情,而是日本人实实在在生活的一部分。

日本的轨道交通作为成熟而庞大的体系,承载着高速运转的社会。从新干线到城铁,发达的轨道交通网覆盖了全日本。作为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竟有如此高的铁路载客量,不禁让人深思这背后蕴藏的城市生活态度。从铁道和列车中可以窥见日本的现代史进程。在站台上你可以看到几乎最典型、最完整的日本生活标签:干净、细致、守时、快速、繁忙、高效⋯⋯在行走中洞悉一座城市行走的方式,用另一个视角记录一座城市。

摄影师访谈:

《摄影旅游》:日本电影是否对您此行拍摄日本产生了某种影响?

A:日本电影的摄影风格大体上是干净、平静、精致、层次细腻的,这种精致容易把观众带入日本的戏剧当中。或许是气候条件与日本相近,一些上海摄影师的影像风格会比较接近日本电影中呈现出的感觉。
 






三等奖《香港》

获奖理由:高对比度和强烈的明暗反差充满了个人风格,把一种压抑的城市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匡子佑

四川人,现居厦门,设计师,注册结构工程师。2011年开始用相机记录旅行,已走过国内和东南亚等地,现在主要使用理光GRDIII和GR1S。
摄影师自述:

我的第一站是中环。坐在“叮叮车”上,耳朵里被灌满司机踩踏脚发出的电流“嗡嗡”声和提示行人的“叮叮”声;站台上性感的广告招贴和安静得像一口古钟的候车老人迅速地从我眼前掠过,脑子里都是中学时,我躲在家乡小茶馆里看香港电影的场景,这仿佛凑出了点儿走马灯的意思。

离开繁华的中环,过海来到油尖旺区,这里很大程度上保留着香港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我没有坐地铁,而是走进小巷拍摄散落在城市角落的人。我用旅行者的眼睛去观察,镜头里的每个人都跟我有惊人的相似,我或许就是那个西装革履的香港仔、徘徊在丁字路口的男子、低头过街的女孩儿、擦着性感红色指甲的夜蒲女人,或者就是站在我对面,同样举着相机拍摄的陌生人在我脑子的取景框里,我扮演香港繁华街头的每一个人,这似乎能让我更接近这个城市,也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摄影师访谈:

《摄影旅游》:现在只用理光相机的人很少见,有什么特殊理由吗?

A:我把各种相机都玩儿了一圈儿,甚至是徕卡相机。我在用徕卡时,总会想着构图,没法安静下来体验旅途中最本我的东西。

《摄影旅游》:这组照片都是高反差黑白,这种极致的表现方式想要说明什么吗?

A:香港给我的最初印象是过去在茶馆里看的港片——都是黑社会。类似《古惑仔》这种充满暴力、矛盾的香港电影中,强烈的压抑感就是“黑色”;高对比是为了纯粹,它去掉很多杂念,能更直接地表现情绪和自我。


三等奖《澳大利亚夜和黄昏》

获奖理由:作者用细腻的色调描绘出澳洲夜晚别样的美。人物与景致很好地展现出了当地的人文与风景。

王汀

网站汽车编辑兼摄影师,总是很羡慕那些珍稀每一次快门,而用心感受路上点滴的行者们。自认为还不能做到如此洒脱,喜欢一路背上脚架和相机拍摄记录。使用的器材是佳能5D MARK II和佳能600D。
摄影师自述:

每一次旅行,白天的行程对于我来说,只是整个精彩故事的30%,而剩下的剧情都属于我爱的夜和黄昏。从北京出发,在悉尼落地,一路在飞机和汽车上切换着白昼与黑夜。我在墨尔本、大洋路、塔斯马尼亚、阿德莱德、乌鲁鲁,变换的城市中,见证白昼下的壮丽与黑夜中的震撼。白天给了澳洲与生俱来的自然粗犷,但在傍晚细腻光线的铺垫下,无论再粗犷的岩石或海岸,都展现出只属于童话世界的迷人色彩。

在塔斯马尼亚岛东岸的小镇上,捕捉黄昏中大浪拍击的岩石,让我瞬间仿佛置身世界尽头。蹲守于乌鲁鲁的艾尔斯岩,捕捉南半球星空奉献的独有礼物——人马座流星雨;白天的城市披着衣装,傍晚终于卸下装扮,用最柔软的方式,讲述城市的故事。有限的光线,赋予了澳洲夜晚无限极致的美。一天之中,旅行的途中,12小时的白昼光照不足够言说一个地方的美。我愿悉心等待、捕捉、感受12小时白昼之后的美。

摄影师访谈:

《摄影旅游》:在你眼中,澳洲的夜景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吗?

A:澳洲的夜就如同这里的地貌与风景,带着截然不同的魅力:悉尼的夜演绎着大都市的喧闹繁华;墨尔本一入夜就被蓝色光线交织笼罩;而地广人稀的北领地之夜是布满星辰通透的宁静夜晚。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0 02:18 , Processed in 0.07016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