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瑞贞:浅淡数字时代的摄影作品的网络销售

2013-3-22 15:44| 发布者:cphoto| 查看:2004| 评论:1|来自:中摄论坛

摘要:摘 要:随着安德烈-古斯基、辛迪-舍曼以及威廉-艾格斯顿等人的作品频频以天价字眼轰炸公众的眼球之时,摄影是可以收藏购买的艺术品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了。但是对于摄影市场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藏家来说, ...
摘 要:随着安德烈-古斯基、辛迪-舍曼以及威廉-艾格斯顿等人的作品频频以天价字眼轰炸公众的眼球之时,摄影是可以收藏购买的艺术品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了。但是对于摄影市场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藏家来说,去哪买,怎么买摄影艺术品这个事还处于摸索阶段。曾经,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和以拍卖公司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是中国影像艺术品消费的主要阵地。如今这个格局被打破了,严明在淘宝卖作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个人行为,却从一个侧面为中国摄影收藏市场打开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关键词:数字时代;网络销售;数字时代;摄影作品;淘宝中图分类号:J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78-02最近著名新锐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严明开始通过淘宝网销售自己的摄影作品,这一新颖的方式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从红遍flickr到登上《独唱团》,严明以其影像独有的荒诞式浪漫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也遭受了不少人的异议。究竟数字时代下,摄影作品通过网络销售这一新颖的方式能否得到广泛的认可并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一、摄影作品销售的形成翻开l0年前的杂志报刊和出版物,再看看现今的,你会发现处处充满着图片,图片己经逐渐成为了内容的重要部分。在这个“读图时代”潮流下,传媒和商业机构对图片需求越来越大,也给国内的广大摄影爱好者、摄影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许多国内摄影人通过投稿和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等方式来推销自己的图片,也有不少摄影人通过专业的图片代理商商业图片库,来推广自己的图片。图片市场在国外己有数十年历史,商业图片库运作和摄影师都十分成熟。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通过图片库等渠道,利用图片库公司的推广能力和对需求的市场把握能力,销售自己的图片,获得长期的经济收益。(一)数字时代摄影作品销售模式1.图片拍卖与收藏在影像拍卖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稳健门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走进画廊或者拍卖行,转型成为“艺术家”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开始收藏与该馆所在地域或研究方向有关的中国老照片,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发现了这里面的情感、学问与商机,还有就是普罗大众越来越明确了对于自身版权的保护意识以及照片同样可以拍卖的市场认知。2.图片库销售摄影图片的商品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报刊、杂志等传媒迅速发展,产生了对摄影图片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是使摄影图片商品化的原动力。摄影作品终于从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转化成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一幅摄影图片往往比文字具有更强的震撼力。有时人们可以忘记一些文字,却永远记得一些照片。图片市场在国外己有数十年历史,商业图片库运作和摄影师都十分成熟。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刊物和商业竞争激烈,无论是刊物视觉效果还是商业广告宣传,图片己经成为加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市场对图片需求量极大。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通过图片库等渠道,利用图片库公司的推广能力和对需求的市场把握能力,销售自己的图片,获得长期的经济收益。3.网络平台销售对于很多人而言,艺术可能仅仅是在美术馆、画廊、媒体里的事情,你能想象通过淘宝网,就能和艺术家们亲密接触,像淘普通商品一样淘到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吗?互联网时代正在让艺术界的观念发生转变:一个月前,独立摄影师严明通过代售的方式将自己的摄影作品搬上了淘宝,这在摄影界里堪称首例。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正在跳出艺术的小圈子,以更加亲和、轻灵的方式进入市场,拍卖、开店、代售,他们在淘宝网这一网络平台上玩得不亦乐乎。二、国内摄影作品网络销售现状在目前中国影像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艺术家羞于将自己的作品放上网上进行标价销售,认为利用网络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已经足够,不好意思去销售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思想在中国大多数摄影艺术家的根深蒂固了。而一些新锐摄影师敢于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销售,告诉别人这个作品可以购买。对于摄影作品销售来说,网络销售已不是新鲜的事,国外就有这样的网站销售,可以在网络上直接销售摄影作品,甚至有的网站还可以直接买到很好的摄影作品,只是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摄影作品销售的网络平台。(一)网络平台销售的困境1.网络缺乏监管网络销售的好处在于及时交易,摄影师本人的利益实现得很快。但会有多少人愿意在淘宝去买一个大价钱的艺术品呢?因为对于藏家来说,这是具有很大风险的。艺术品收藏也重视交易的仪式感,很多藏家甚至愿意见到摄影师本人,通过交流对双方也是一个重视。真正的藏家很少去淘宝,宁愿去机构或直接找艺术家本人。去淘宝网店的人,大多是为了淘得便宜货才去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淘宝卖的是商品,在拍卖公司卖的是艺术品,这个是有天壤之别的。虽然淘宝所销售的也按收藏级制作也按限量,但是不像在画廊、在拍卖公司,有个监督担保的功能和机制,藏家现在都明白要从正规的渠道去收作品,切忌直接从艺术家手里拿作品。艺术家也许自己说能够保证严格控制作品的质量和规格,但是也有那些知名度很高的摄影家,甚至协会的高层人士,因为利益驱使产生变化,没有人在一开始就想破坏规矩,最后都是利益的原因让人走上歪路。收藏中国摄影作品的中外藏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教训,他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2.中低端为主,假货是最大的威胁目前在淘宝销售的艺术作品,以中低端为主,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少数有上万的,价格差比较大。调查显示80%以上都是淘宝外交易的。因为大多数的画廊、藏家还仅仅是把网络当做一个信息平台,交易很火的雅昌论坛,都是把画发上去,再通过卖家留下的电话进行沟通,“雅昌也曾想做个“艺术淘宝”,但到目前也没有成功。

三、网络销售平台如何建设与未来发展
(一)藏家群体如何建立与培养
对于摄影作品销售来说,建立藏家群体,这个事主要看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定位和建立的规则。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艺术家们可以在网络上销售作品,自己确定版本数量、制作工艺、尺寸大小、支付和交付方式等规则。在网上卖和在画廊里卖,主要差别还是受众群体不一样,好的画廊能给作者带来更高端的收藏家。关键问题还是规则,不论在哪里销售,商业规则要有,而且要始终一贯地遵守。艺术家都有一个成长期,有的艺术家选择了多曝光,有的艺术家选择了低调创作,这还是要看艺术家对自己和自己作品的定位。至于说卖得好坏,最终是跟市场有关。网络上有一个好处,就是受众更多,而且可以直接跟最终的购买者交流。
高端的收藏家受艺术家的名气影响。作为具有一定名气的艺术家会吸引收藏家的青睐,但是作为新锐的摄影师要不断去积累,形成自我的摄影风格,才能在收藏家里得到认可。
(二)作品规格与质量如何自觉规范化
信誉是生命。作为摄影师,要确保在网上销售的作品是出自本人,需设置相关的规则。作品保真销售,藏友购买的作品,如经作者本人鉴定为赝品(即伪作),可退回该作品,除退还本金外,另还要进行相应的赔偿。只有坚持下去,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再一个传一个,就成为有信誉的品牌了。对于买家,自然要到有信誉的网店购买。
(三)建立专业的网络销售平台
借鉴国外的做法,要建立专门针对摄影作品销售的网络平台,比如建立摄影销售官网,在官网进行销售,把摄影作品与普通的商品分离开,消费者就会对作品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可以对官网上的摄影作品来源进行认证,防止赝品的出现。
(四)作品运输与保险如何保证
关于运输,要建立专门的配送团队,毕竟对于一个价格不菲的商品来说,作品在运输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上,比如被盗窃,因此要求购买相应价格的保险。
还有就是对配送人员的要求,对配送人员的素质要求做一定的考量,如果出现因配送人员个人问题而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对配送人员进行赏罚制度,互相监管制度等。
(五)网络销售的发展未来
网上交易使艺术市场能够面向各个层次、各种需求的人群,从而为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艺术品网上交易的普及将会是顺理成章的。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上买东西,收藏也是如此。目前,网站的客户几乎都是50岁以下的收藏爱好者,而未来,年轻摄影家、藏家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随着这一代人逐渐成为摄影市场的主角,他们将会在整个收藏群体中占据主体地位。摄影作品网上交易这块蛋糕未来将越做越大。
四、结语
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摄影作品网络交易方兴未艾,但由于摄影作品以及摄影作品市场本身所有固有的特性,注定了这种过程更复杂。如今这个格局被打破了,严明在淘宝卖作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个人行为,却从一个侧面为中国摄影收藏市场打开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网络销售不失为一种销售方式,也许未来还有别的销售方式出现。淘宝也好,其他平台也好,这是百花齐放的事情,什么渠道销售都没有问题。数字时代,摄影作品通过网络销售这一新颖的方式将得到广泛的认可并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顾铮著.世界摄影史[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林路著.摄影艺术二十一讲[M].学林出版社,2005.
[3]阮义忠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7月出版.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4 16:58 , Processed in 0.0167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