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承担摄影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13-3-22 16:08| 发布者:cphoto| 查看:948| 评论:1|来自:新疆经济报

摘要:  “由对生命美丽的赞叹,到对美丽生命消亡的警醒,这就是我拍胡杨的主旨。”王汉冰这样对记者说。   王汉冰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员、巴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0余年来,他立足家乡,以胡 ...

  “由对生命美丽的赞叹,到对美丽生命消亡的警醒,这就是我拍胡杨的主旨。”王汉冰这样对记者说。

  王汉冰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员、巴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0余年来,他立足家乡,以胡杨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胡杨摄影作品。王汉冰选择拍摄胡杨,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原始胡杨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无序砍伐,过度开荒而遭到破坏,胡杨林大面积消亡,使当地居民饱尝风沙之苦。王汉冰想借助摄影语言,通过胡杨与自然的和谐美同胡杨在恶劣环境下的悲壮美之间的强烈对比,让人们认识胡杨、热爱胡杨,进而保护胡杨,并警示人们挽救胡杨就是挽救生命、挽救自然、挽救人类自己。

  有了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王汉冰开始对胡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描绘和诠释。他以胡杨为题材,从2003年到2012年相继出版了《胡杨》、《永远的胡杨》、《画意胡杨》等7本摄影画册。王汉冰拍摄胡杨不单单是为了捕捉美景,而是用镜头记录胡杨脆弱的生存环境、艰难的生命历程,用作品揭示胡杨内在的精神、不朽的风骨,让人们从中受到震撼、感动和启示,最终转化为保护胡杨的行动。

  在每一幅胡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王汉冰始终注重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及审美情趣融入到作品当中,力争将画面实境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意境,在《画意胡杨》的画册中,他没有刻意去表现气势恢弘的大场景、大反差,也不刻意追逐早晚的光线,尽量避开大红、大黄等浓烈的色彩,而是从胡杨的某一个局部或某个场景,全天候地去述说胡杨的生命历程。他利用相机的大光圈,小景深,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运用以虚写实、以形写神等凝练简洁的摄影语言,结合自己的绘画功底,把胡杨拍摄成油画、水彩画和中国画般模样,意图带给读者如诗如画、风格清新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胡杨摄影作品时感应出画面中的思想观念、哲理、生命内涵,并引申到一种境界,从而产生共鸣。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社会生活纪实的摄影作品,才能体现关怀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但摄影家王汉冰的胡杨摄影作品,虽然以自然风光为拍摄对象,却呈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可以说,王汉冰以自己成功的实践赋予了“风光摄影”以全新的思路和价值观,他巧妙地把艺术美的欣赏、科普的认知、人生哲理的思考与环保意识的呼唤融为一体。

  专家评论说,王汉冰以摄影艺术的特殊方式把胡杨生存的现状表现出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人们面对胡杨,思索生态、思索未来,为保护环境事业尽了一个摄影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1 16:14 , Processed in 0.23713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