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图》第二期看片会于3月27日在新华网访谈间举行。图为访谈现场,黑明发表观点。(右一黑明。左一为郭小天)。钟智勇摄
本文为黑明在新华网摄影频道纪实专栏《识图》看片会上的发言实录。看片会是《识图》专栏的线下部分,请知名纪实摄影师,各大媒体图片编辑对最新征集的作品进行讲评,让摄影师和主流图片媒体进行面对面的碰撞,以期更好的参与纪实新闻摄影。
《识图》第二期看片会于3月27日在新华网访谈间举行。本次看片会由2部分组成,评片,和访谈环节。以下由访谈部分内容剪辑而成。
郭小天:今天还是聊一下创作。让黑明老师给年轻的纪实摄影师一点建议,或者说如何开始自己的创作。因为我们去年做了一年的大学生摄影大赛,投来的照片质量——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没有那么多思考。用摄影解答一个个问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是我们《识图》专栏的目标。大学生可能时间上充裕,有热情,但是思想和眼界上有一些限度,现在请黑老师介绍自己在最初创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黑明:过去我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为我是画画的,肯定每一张照片我都想拍的很美,因为学画画的,色彩明暗这些都掌握的相对好一些。拍了几年之后,如果继续这样拍的话还是不是摄影作品,我去画不是更完美了吗,所以就放弃了单张照片而开始拍摄系列照片。系列照片并不是你同一个选题拍摄的量大就是系列照片,而是每一张照片都要和每一张照片都不一样,每一张照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都不一样。用一系列的影像表现一个主题,每一张照片表现的是一个大主题和一个小主题。
我在拍系列照片的时候就是这样拍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拍摄独立的照片,每一张照片只讲一个人的故事。我现在拍的照片是拍抗战,已经跑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就是到全国各地找这些曾经和日本人打过仗的这些人。因为我觉得有很多历史资料都不真实,尤其中国的电影和电视都特别假,有的完全都是假的,因为他本身拍的时候就没有说拍成真的,而是当成娱乐的方式去拍,他要收视率和广告,而且真实之后成本也高了。
我跟一个拍摄电影剧照的人聊天,他说一个电影拍摄的真实不真实差的不是几百万的事儿,比如拍烟火,多少火药出多大的效果,咱们是师傅带徒弟,抓一把8两火药,出这么大的烟——美国是用电脑来计算,有计量单位的。我们看到很多电影和电视不仅形式感是假的,故事也是假的。我想能不能通过这些活着的人讲真实的故事呢,然后找这些人,对他们进行拍摄。
比如我采访了50个共军老兵和50个国军老兵,让他们讲当年抗战是什么情况。所以现在我一年多都是做这一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讲一个人,这也是一种方法。比如拍一个人比较感兴趣,我可能住几天来拍摄他。比如常德会战的地方,有一个和尚就是一个老战士,最后文革的时候把当过国民党兵的人抓起来,他被判了无期徒刑,他最后当了和尚,我和他聊了三天,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一个人就可以写一本书。我有一个计划就是用100个人写一本书,100个人100张照片,我当然希望100张照片都不一样,但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我尽量让每一张照片都有自己的新意。如果这组照片你都要给别人传递出来新的内容,就要从影像和构图上都要拍摄的不一样,而不是靠量来堆积就成为一个系列。最终这组照片才能让人感觉到不一样。如果都用一种方法肯定都一样了,比如我当年拍摄了100个右派,当时60多岁了,他们还在活跃着,因为他们没有饭吃,生活的很艰苦。在中央机关里面的一些老右派为什么还在工作不想退休?因为他被耽误了好几十年,现在想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他们都是有一种危机感。
黑明,著名摄影师,出版有《走过青春》、《走进北大》、《走进清华》、《塬上情歌》、《古城平遥》、《古城丽江》、《看陕北》、《新窑子纪事》、《传说西藏》、《毛泽东时代的红卫兵》等多部图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