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建国 王华
年初,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党委提出要继续开展“走、改、转”作风建设,各机关科室挂钩一个农业连队,全面协调、监督、指导挂钩连队的生产、稳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用党委书记、政委王剑的话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多深入基层,多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
六连是伽师总场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农业连队,总人口人186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1%以上,种植面积1.6万亩,主要以棉花、小麦、红枣为主,是该场的一个红旗单位,也是今年政工办的挂钩连队。
一线是最好的课堂,职工是最好的老师。按照“走、改、转”的要求,春播以来,政工办人员不打招呼,每天深入连队,深入播种现场。在一边监督连队春播质量和进度的同时,一边跟着职工学检查下种率、覆土压膜等农活。
4月7日,伽师总场政工办全体人员走进该场六连,以一名学生的姿态虚心“求学”。当天,职工谭伟告诉我们,棉花一穴一籽,两籽或多籽不允许超过3%,否则就要停下播种机进行检查,看看是播种机的毛病还是种子的问题,以免增加今后定苗的劳动量和职工的生产成本。我们发现,查种也是要掌握 技巧的,有的一勺子下去,就找到种粒,有的费了很大功夫也没找到种子;覆土也是一样,压多厚,多长距离压一截合适,这也是讲究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也是有一定技巧的。谭伟说:“在这方面,我可就是你们机关干部的老师了。”这也难怪,因为他每天跟土地、棉花打交道,多少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机车手艾尼·库尔班说,开播种机车的技术比开小车要高,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机车就会跑偏,播种行距就会过大或者过小、播行不直,影响棉田灌溉等,承包户也不愿意。听了这些话,我们终于知道,原来机车手的压力也不小,必须时刻集中精力。
来到7号地犁地现场,机车手买买提·库万正在检修。他说,前一天晚上机车犁了150亩地,早上换班前好检查一下机车运行情况。他还告诉我们犁地也是一门技术活,要熟练掌握操作,确保犁地深度,不然会影响棉花后期的长势和产量受。对工作的执着和担当,这是我们在他们身上学到的又一种精神。
正跟买买提·库万说着,突然承包户吴云香急冲冲地找到我们,听明来意后,我们及时与连长外力·库尔班取得了联系,把承包户家的地墒以及整地机的故障作了详细说明,要求他速调整整地机。
协商好后,我们来到了他的地里,和技术员一起看看土地的墒度。技术员说:这是沙性土壤,现在气温高、又刮风,很容易干燥,如果不及时调配车辆的话,影响出苗率。”不到半小时,机车就调配到位了。
当天,在田间地头,职工杨言忠告诉我们,今年场里提出要大力扶持职工发展养殖业,消灭无畜户。春节刚过,连队干部就深入每家每户调查,上报了63户养殖户资料,经过场里审核,为59户累计争取无息贷款240多万元。
听了这话,我们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也得多学习一些畜牧养殖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2 04:06 , Processed in 0.019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