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盲目的传播热情别冲淡了影像力量

2013-5-4 11:39| 发布者:cphoto| 查看:952| 评论:0

摘要: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先是当地百姓,再是新闻记者,然后是相关机构,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发出许多震区现场和抢险救援的场面。一些触目惊心或感动人心的照片通过自媒体和官方微博转发后,让更多公众了解了地震灾情。应该 ...
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先是当地百姓,再是新闻记者,然后是相关机构,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发出许多震区现场和抢险救援的场面。一些触目惊心或感动人心的照片通过自媒体和官方微博转发后,让更多公众了解了地震灾情。应该说,自媒体对灾区实情的关注,促使许多人热情地及时转发和传播相关信息,传达对灾区的关切之情,这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必须警惕,在未核实准确的情况下匆忙转发,或断章取义地传播,都可能造成一些非主观的误导。
    地震发生后头一天,微博上便出现了将汶川地震的照片作为这次地震灾情的信息载体予以发布等现象,中国红十字会发布的一张照片更因画面中的记者被误为工作人员而引发批评声音,一些照片的拍摄方式和传播时机是否恰当也引发公众讨论。
    这些都是因为发布者用影像传递信息时,没有更多考虑真实可靠性,没有更多考虑过灾民乃至公众对画面所反映内容的感受,没有更多考虑照片传播后可能引起的不快和恐慌,没有在热情之外冷静地去对待每一幅自己经手传出去的照片。像上文提及的中国红十字会发布的照片,之所以被批评,并不仅因为画面中人物吃方便面的状态,更因为第一时间发布时所写说明不符合抢险救灾氛围,甚至带上了些微的调侃之意。
    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拍照片、传照片,就更需要每个拍摄者和传播者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展示影像,不盲目渲染,不过度夸大,不故弄玄虚,不顾左右而言他。这样才能将传播的热情化作真实的影像力量,使更多的人从照片中感受到与灾区人民、与抢险救灾队伍同呼吸共命运的情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3 09:36 , Processed in 0.0161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