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联系户这样说

2013-5-13 17:34| 发布者:cphoto| 查看:756| 评论:0|原作者:杨建国|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通讯员 杨建国 兵团第三师四十六团四连职工董文国,是我在四十六的第一个联系户。今年4月中旬,我由于工作原因,调到四十六团政工办,正好刚上团里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困难职工联系活动。 董文国和妻子王玉兰 ...
通讯员  杨建国
        兵团第三师四十六团四连职工董文国,是我在四十六的第一个联系户。今年4月中旬,我由于工作原因,调到四十六团政工办,正好刚上团里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困难职工联系活动。
        董文国和妻子王玉兰都是老实巴交的职工,一双儿女都在上学。这四年来,种植棉花由于管理不到位,连年亏损。成了连队最困难的困难户。2012年,种植的70亩棉花,单产还不到190公斤。与那些种植红枣的枣农相比,董文国与大家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第一见到董文国时,他正在棉花地里劳作。当问及为何不种红枣时间,董文国的回答是:“我家的地都是下潮地,不适合种植红枣,2006年、2007年也曾经尝试过种植红枣但是都没有成功。”没有办法他只能种植棉花。
        团里没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董文国和大家一样也是靠种植棉花维持生计,那些年他的棉花产量也都在400公斤左右。现在却莫名其妙地不知道怎么种植棉花了,有时是管理跟不上趟,有时是不知道该打什么药了,跟一个门外汉一样一窍不通了。去年,棉花发生病虫害也没有及时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还白白浪费了不少农药钱,因为听连队有的职工说,他打的那些药有的根本就跟治疗棉花的病虫害没有关系。听到这些,我有些纳闷了。
问他有没有文化,认不认识字。董文国说:“我识字呀。”我也相信,因为第二次到他家的时候,看到他家的墙上挂着一张挂历,上面有一些棉花种植技术指导,还有每个月的农情防治和主要农事。他的妻子介绍说:“现在,我们就是按照这上面说的去做的。”我听了后,提醒他:这只是个理论性的东西,要结合实际,结合自己种植棉花的品种,自家土地土壤情况,棉花生长情况等等具体操作。我还建议他,不会的不懂的就问连队的技术员和其他的职工。
        前段时间,一直下雨对农作物的影响比较大。第三次,我又去了一趟他家,当时他正要出门下地。在简单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棉花受损了,而且还比较严重。刚刚出苗的棉花,遭遇了一场接着一场的大雨,太阳一出来,很多棉花一看就枯死了。他沮丧地说:“唉!这鬼天气,看来今年的棉花又要完蛋了。”当问及到农作物受灾保险赔偿情况时,他说:“我们是买的县里保险公司的保险,每次受灾后打电话叫他们过来看,他们都说没时间,这就有不了了之,受灾后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钱赔偿。”
        我一再劝说他,不行咋们就走养殖这条路。把养殖业从小做大,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走。他沉默了很长时间说:“关键是现在没有资金。”我答应他会跟相关部门协商,给他一定的支助,但数目不会很大。他答应我从三五只羊开始养起,慢慢做大做强。
        交谈中,我了解到了董文国家其他的困难。我也承诺,立即跟连队领导和社政科联系,帮他申请一个低保名额。这事到九月份就有着落了。我还答应他,如果今年他儿子中考成绩能够达到宏志班的分数线,一定想办法帮他申请到一份宏志班的支助。董文国听了很激动,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董文国的妻子王玉兰2011年8月份还动过手术,患有妇科病、哮喘病等,对红枣花、棉花等还贵过敏。如今,天天都有要吃药,一个月得花费300到500元。
        董文国家的困难还有很多。傍晚回到办公室,我坐下来静静地沉思,拿起笔又在帮扶计划上写下来其他几条帮扶措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6 06:43 , Processed in 0.0199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