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消息在摄影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Adobe公司宣布不再销售盒装版的CS和Acrobat,而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Creative Cloud云服务上。这就意味着我们熟悉的Adobe CS系列就要被Adobe CC取代了。
Adobe CC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 对于习惯了用破解版的中国用户,这一次Adobe CC的问世会不会改变大家对软件的使用习惯? 会不会改变摄影师的工作方式?Lightroom的使用用户会不会增加?
刘中 ·数码影像后期处理资深专家 从业10余年,对数码影像后期处理有着深透的理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云服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个人认为他有两点好处: 1、扩展了软件的协同处理等功能。 2、更好的防盗版。 其实在云服务的实施上,苹果公司更早一步。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苹果官方的一句宣传语:“抓拍,然后它便现身四处”。靠什么“现身四处”呢?靠 Cloud——一个虚拟的存储和管理空间(也被称为云端存储),用户只需要将照片传送到 iCloud,然后在所有装有 iCloud 功能的软件和设备上就可以看到这些照片了。例如,Apple的Aperture软件就具备这种功能!它可以实现与 iPhone、iPad、iPod touch 等共享图片。当然云服务远远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功能。 Adobe软件的这次重大改革,在目前国内的网络环境和用户使用习惯上未必行得通,但这是一次推动性的举措。相比PhotoshopCC引入的云服务,我更关注Adobe软件新增和改善的各种功能。外媒报道的针对摄影师的6项新功能,每一项都很给力,比如:去模糊技术。但其是否如宣传的一样实用,这要等到使用软件后才会有结论。 孙晓岭(老飘飘) 美国Getty签约摄影师,Veer签约摄影师。美国PPA设影师协会会员、美国AIGA设计师联合会会员,加州摄影师学会会员,洛杉矶摄影沙龙理事长。7年摄影、13年视觉设计经验、6年独立纪录片制作,在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游学并工作,2013《摄影之友》签约摄影师、《大众摄影》2012最佳年度摄影师。搜狐数字频道系列讲座讲师。wacom专家委员会摄影版专家。作品在多个国内主流摄影杂志上发表。佳能典藏入围2011、2012。 这个概念也不是新的概念,云办公已经有不短的历史了,只是云办公的数据量非常有限,而CS6进行的图形项目的云端合作则需要非常可观的带宽要求和显示平台的整合。一个典型的工作环境就是你可以在手机上编辑你的PDS图层,然后在云端的另一侧由你的朋友继续在文件上进行创作,或是你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始你的工作,工作的结果全部存储在云端,你就不用担心丢失和同步问题了。 在创意领域,异地办公合作都是艺术家梦想的事情,以往的合作很难做到实时互动,合作也基本上都是往复回应的方式,效率低下,因为操作平台制约,使用的软件也很有限。ADOBE将他的CS6的几乎全部产品和最近流行的APP类开发产品集成在CC中,主要强化了云端协作,并将软件使用费用拆解,你可以订制服务,按月付服务费,而不需要为你使用的软件单独付费。 这个方式对于短期合作项目比较合适,很少有人愿意付款购买仅仅使用几次的软件。如果说CC能为创意领域带来什么样的未来,可能受益最大的就是远程互动的创意活动了。CS6的软件创意领域已经覆盖了图像、动态、互动、音乐等几乎一切视听传播的领域,但是真正开启远程互动协作的云端时代还需要时间。 网际飞侠 知名旅行摄影师,《摄影旅游》特约摄影师, 富士、Getty Images、CFP签约摄影师, 英国Hitech滤镜全球认证摄影师,飞思相机优才摄影师,A加视觉摄影培训机构特邀讲师,“蜂鸟网”名师讲堂特约专家,蜂鸟2012年度最佳摄影讲师。 现在“云”很火,所以PHOTOSHOP也云了。CC来了。我不关心ADOBE的经营方式如何改变,也不关心如何从软件的“拥有”到“租赁”的过度,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以后该如何用ACR插件来打开新机器的RAW格式!因为CS6的RAW插件在8.1之后,貌似就不再更新了。 此外,CC的出现,应该会增加LIGHTROOM软件的使用量增加,毕竟LR没有被CC。而且LR基本就是PHOTOSHOP中ACR软件的单独版本,从摄影师的角度来看,够用。 此我还真心的希望国产的修图软件们,你们要崛起了,利用这个大好的时机,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加油! 有粉丝在微薄上给我留言:“微软多牛B,它的激活认证功能不都被破解了吗?ADOBE比微软还牛吗?” 希望CC在中国的“订阅”收款方式顺利开展,运营成功。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7 22:07 , Processed in 0.0190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