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洛阳市共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其中涧西苏式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 上世纪50年代,国家 “一五”期间,156个项目中的6个,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热电厂和洛阳高速柴油机厂建在了洛阳涧西区,都是中国最大的。 其中,第一批建设的4个工厂和10号街坊等配套设施沿建设路连绵5.6公里,风格独特,雄伟磅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洛阳市涧西区这片土地上,100多名苏联专家陆续赶来,由他们援建的带有明显苏式建筑风格的厂房、住宅及各种配套设施,风格独特,雄伟磅礴。如今,当这些浮雕装饰、红色砖墙、斗篷式大屋顶的苏式建筑群渐渐湮没在城市的高楼之中时,逐渐引起市民与游客对它们的怀念。 1954年9月14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职工宿舍楼破土动工,两年后建成。其中10号街坊是洛阳的第一批苏式建筑,代表了洛阳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是洛阳苏式建筑群中的经典建筑。10号街坊这些建筑与众不同,三层楼房,斗篷式大屋顶、木窗,红墙红瓦,再加上外墙上以铜黄和银白为色调的浮雕装饰,散发着一种别致的风韵。 1958年,10号街坊的建筑群与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建设过程被拍成记录电影,10号街坊成为当时新中国工业居民区的典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外国友人和驻华使节来洛阳工业区参观访问,充满异国情调、庞大的建筑群使他们赞叹不已。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市涧西区36个街坊大部分已经被改造重建,庄严肃穆的红色建筑中掺杂着不少白色的现代建筑,显得不伦不类。目前只有10号街坊北院仍然保持了原貌。 与10号街坊相仿的2号街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冲刷,依然显得华美庄严。2号街坊里的房子,不光是有苏联的特点,更多地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该是中苏文化交流的见证。另外,2号街坊的价值,除了它的建筑风格、建筑质量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当时住在这里的人。这里有许多名人比如习仲勋、焦裕禄等人的旧居和苏联专家的办公室,具有重要的保留价值。 据了解,继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建设项目之一——苏援文化体验中心设计总图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将于5月底正式开工。苏援文化体验中心将重点围绕10号街坊中的3栋楼进行打造,将10号街坊打造成具有俄罗斯风情的特色商业区,其建设内容包括工业文化历史展览馆、西式酒吧、酒店、文化创意和休闲体验区等。

图一为老年模特队的朋友在10号街坊苏式建筑楼前走猫步健身。

图二为居民在2号街坊楼前晾晒衣物。

图三为11号街坊苏式建筑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