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家堂屋,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的,便是左侧“奖状墙”上的李复生、李复生、李复生……从这一张张奖状上,不难看出,一名残疾孩子的艰辛和付出,这也令我们前去采访的三位“土记者”们为之感动。
本文要说的这名男孩名叫李复生,今年11岁,是河南省淮滨县王店乡吴楼小学五年级学生。也是我们日前闻讯采访的一名身残志坚、却能积极向上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叫李建东,是位退伍军人,妈妈叫李静,夫妻俩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3年,经过十月怀胎,李静又生下了一个胖小子。有了个女儿,又添了个儿子,一家人高兴万分,随之起名李复生,并对他进行精心喂养。
2004年,当孩子一周岁时,李静却渐渐发现小复生的身体有些不大对劲,于是,一连几天夫妻俩便开始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很快发现孩子的手、脚及腿部都不那么随活了。于是,爸妈急忙将他带到县医院检查,这一查不当仅,可把夫妻俩给吓坏了。医生怀疑这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软骨病。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丢下手头的农活,带着小复生匆匆忙忙的赶到北京儿童医院,经专家检查鉴定为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了几个月,李家花光了东成凑西借的10多万元钱,后医生告诉他们,目前这种病没有什么太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靠平时注意加强对他的护理和锻炼,就这样,夫妻俩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离开了北京。
回到家里,爸妈便成了小复生的特别护理员。李家种着自家和兄弟家的30多亩土地,但无论地里有多忙,夫妻俩都要留一人在家照顾小复生。待小复生长到四、五岁时,爸妈就找来别家孩子用过的幼儿教材,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小复生虽然患上如此大病,但智力正常,学习也非常认真。
转眼间,小复生就到了上学的年龄,2008年爸妈将他送进了村小学前班,并替换着送他去学校。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又替换着背着接送他上学放学,风雨无阻。后来好心人给他们送来一辆轮椅,推着他上学,爸妈这才算省点力。小复生将爸妈的细心呵护和疼爱记在心上,无论老师留下多少作业,他都坚持认真的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的孩子。一年级期末考试,小复生取得了全班数学第一名、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以后的各个年级段,小复生不是三好学生就是成绩名列前几名,2012年至2013学年统考中,小复生又取得了全班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在这名幼小孩子的心灵中,感到是:只有这样,才是对爸爸、妈妈的最好回报。
在学校小复生很自强,能不麻烦老师同学的他就不麻烦,一切尽可能的在轮椅上完成。为了避免上厕所,几年来,小复生养成了从不在学校解大小便的习惯,这种毅力是常人非常难以做到的。采访中,我们看到,小复生除吃饭外,睡觉、穿衣、洗澡都要靠爸妈帮助才能完成。课桌不能用,轮椅上放块木板就成了他的“课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现木板的两端已磨明了。平时小复生在家也很少和兄弟姐妹们玩,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也从不用家长督促。尽管现在小复生的病情已趋于稳定,但潜在的病魔仍在折磨着他。由于长时间的不规则休息和坐靠,他的脊椎间有了分离,后背右半部整个凸起,上身变形,左手手指不能自主伸展。
文行至此,我们呼吁社会上的一些好心人,尽可能的关注和帮助一下这位自强不息的残疾孩子,从而让他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王长江邱彦文 毛瑞龙 摄影报道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0 04:49 , Processed in 0.0194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