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无面者的千面:生钧纬访谈

2013-10-16 09:46| 发布者:cphoto| 查看:1533| 评论:0|来自:环球网

摘要:【环球摄影报道 记者 王璟玥】在八零后开始感慨青春已逝,开始找寻共同记忆的时候。生钧纬开始关注起老辈人们的共同记忆,反思人类留下的真实记录,把事件中的个人面孔去除提炼出单纯的事件。让观者从面孔以外的细节 ...

【环球摄影报道 记者 王璟玥】在八零后开始感慨青春已逝,开始找寻共同记忆的时候。生钧纬开始关注起老辈人们的共同记忆,反思人类留下的真实记录,把事件中的个人面孔去除提炼出单纯的事件。让观者从面孔以外的细节推断事件始末,至于每个人会通过照片关注到事件本身,或是勾起一段似曾相识的记忆,就因人而异了。

\

摄影师生钧纬

  访谈实录:

  环球摄影:您这套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

  生钧纬:晚上睡觉做梦梦到的。

  环球摄影:您说做梦?那能谈一下创作过程吗?

  生钧纬:就是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梦到拿着红色印泥,又拿起照片,发现照片上的人脸给印上了红色印记,而我开始注意到他们被遮盖的脸部之外的细节信息是那么有意思,让我更想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我马上醒来打开电脑,找了张扫描好的照片作了一张,作完了关机接着睡,恩,就是这样。

  环球摄影:这套作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用了多长时间?

  生钧纬:扫描照片四月份就开始了,制作《无面者》是从五月中旬开始的,用了大约四个月。

  环球摄影:从哪里找到这么多老照片?

  生钧纬:都是来自家族的影集。

  环球摄影:从这个项目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钧纬:首先是对家族的构成有了更直接的认知,看到了很多那个时代的家族集体记忆。人,家庭,社会的再记忆,为什么说再记忆是因为我本身并没有经历过我的长辈所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是通过摄影最本质的功能--记录体验到了一些我听说过的模糊认识,我把最具典型认知的符号脸部遮盖住,然后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肖像照片除去脸部特征之外的一些符号,比如服饰的象征,背景的可想象性,残缺的照片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让我比看到完整的留影照更兴奋。这组作品的完成也让我对细节的关注度提高了很多,很多细节的感知源于对陌生时代的模糊认识,其实这个和《再生百日》一样,只不过这个细节从物理层面变成精神层面。

  环球摄影:有人说您的作品像美国观念艺术家John Baldessari,您有什么看法?

  生钧纬:说实话在制作这套作品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到了展览第二天才知道这位艺术家,我网上看了他的作品,也许我的作品和他的几幅作品很像,但是我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更关注影像背后的记忆感,是一个我所认为的特定人群的表达。至于“圆”这种符号,就好比面包,人人都可以吃。John Baldessari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此我向他致敬。

  环球摄影: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做下去吗?能说一下理由吗?

  生钧纬:会的,因为我从这些老照片里看到了不曾看到的,感受到了不曾感受到的,其实我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年代很好奇。在以后我同样会对我现在以及以后的年代好奇。

  环球摄影:您觉得这个项目接下来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钧纬:接下来可能不仅仅使用老照片,我会使用一些现代的照片,比如我出生以后自己家的和亲戚朋友家的照片,还有当下社会中拍摄到的一些图片,当然肯定会用到我自己的照片。

  环球摄影:已经有一些收藏者把老照片作为古董收藏,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生钧纬:老照片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在现在我们了解过去通过照片是最真实而直观的,这是老照片的价值。有一些人和我一样,想了解过去。

  环球摄影:如何看待记忆?

  生钧纬: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记忆是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一些事物的识记、保持、回忆。我的记忆就是我看到的、认知的、难忘的以及我的亲人们。

  环球摄影:感谢您接受采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5 17:41 , Processed in 0.07188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