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发掘北魏大墓 疑似装聋作哑8年的北魏节闵帝

2013-10-30 17:02|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53| 评论:2|原作者:康留国|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 考古现场 康留国摄 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现场 康留国摄 墓室一角 康留国摄   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发掘情况及历史文献记载,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大型墓葬的 ...

 考古现场 康留国摄

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现场 康留国摄

墓室一角 康留国摄

 
 
  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发掘情况及历史文献记载,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大型墓葬的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这座墓土圹平面为‘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道长39.7米,宽2.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单从墓道的长度、宽度来看,这座墓的规格就非同一般。甬道与墓室的连接处,是两块大型的石构件,其中一块比较规整,经考古人员推测应当是墓葬里一个石门槛的一部分。仔细看,门槛上有两个小洞,应当是用来装门框和门轴的。,北魏一般墓葬极少用石,该墓发现的这些石质的建筑构件说明墓葬等级很高。
    而在这座墓葬里用到石头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一处。墓室后部有一段石块垒砌的墙,石块长、宽、高分别为90厘米、60厘米和30厘米,规格很高。这些石块呈三层排列,应当是做墙基用的。除了这些青石,他们还发现一些打磨得非常光滑的石块残块,疑为铺在墓室地面上。
    石门、石墙基、青石铺地、数块类似东汉黄肠石的条形石块,说明这座墓葬的规模和此前发现的北魏景陵不相上下。
    在这座墓葬里发现出土了一枚国内罕见的拜占庭金币,印证洛阳当年国际大都市地位。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在国内非常罕见,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发现的更少。洛阳在唐代是中外货物的集散地。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是拜占庭帝国利奥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枚金币也显示出当时洛阳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有力证明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新闻链接: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在位531年-532年)鲜卑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侄子尔朱兆从汾州(今山西汾阳)率骑兵入洛阳,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元恭年幼时端庄谨慎,有志向气度,长大后喜爱学习,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顺闻名,正始年问(504年—508年),继承其父广陵王的爵位。延昌年间(512年—515年),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神龟年间(518年—520年),升任兼散骑常侍。正光二年(521年),任正常侍,兼领给事黄门侍郎。
   元恭因京兆王元叉专擅朝政,就称说有病不任职,过了很久,借机会托称哑病,正光五年(524年),授任金紫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建义元年(528年),授任仪同三司,元恭不说话,将近八年(《魏书》误作十二年),住在龙花寺,不与入交往。
   永安末年,有人禀报孝庄帝元子攸,说元恭不说话将有反叛的图谋,民间传言,又说他有天子的气象。元恭畏惧祸患,逃到上洛躲藏,不久被跟踪追击,捉住后送到京城,拘禁了多日,因无罪状得以赦免。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去世,元晔继位,尔朱世隆等人因元晔在宗室中族属疏远,又不是人们愿望所推举,因元恭沉潜藏匿,有超过常人的器量,打算将要废立,担心他真的不会说话,就派亲信表达意向,而且带有逼迫。
   此前元恭已经装聋作哑地渡过了8年,这时装哑多年的元恭听说自己能当皇帝,大喜过望,巧借孔夫子的话说:“天何言哉!”表明自己并没有真哑,并表示愿意当皇帝。公元531年,元恭被拥立为帝,尔朱氏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公元531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起兵反对尔朱氏。
   太昌元年(532年),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氏垮台,6月(农历四月)元恭被高欢所废,6月21日(农历五月三日),被孝武帝毒死,时年三十五岁,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出帝元修诏令百官赴会,大鸿胪督察丧事,安葬用王的礼仪,加上九旒的旗帜、皇帝的车驾、黄缯车盖、车衡左边带装饰物的旗帜,仪仗一百二十人,二卫、羽林的预备仪仗卫队。
   康留国  摄影报道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0 18:23 , Processed in 0.0208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