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镜头朝下 聚焦民生——陕西省千阳县摄影家协会

2013-11-4 14:45| 发布者:cphoto| 查看:1218| 评论:0|原作者:陈玉庆|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我是陕西省渭北旱塬山区小县的一名摄影爱好者。我生在山窝窝,长在崖畔畔,虽然后来得机会“鱼跃龙门”进了城,背上了照相机,吃上了文化饭,从事了摄影事业,但我的身上仍流的是农民的血,唱的是山里的歌,抒发的是 ...



            我是陕西省渭北旱塬山区小县的一名摄影爱好者。我生在山窝窝,长在崖畔畔,虽然后来得机会“鱼跃龙门”进了城,背上了照相机,吃上了文化饭,从事了摄影事业,但我的身上仍流的是农民的血,唱的是山里的歌,抒发的是黄土地上的情。二十多年的摄影生涯,我的镜头里记录的几乎全是西秦农人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1999年8月,我县城关镇小塬村学生高云兵考上了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当他手捧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遐想美好未来的时候,他的父亲突遭车祸身亡。高云兵家本来就贫穷,母亲长期患病,妹妹又小,全家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他的肩上,上学的梦想眼看就要破灭。喜爱摄影的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用相机拍下了《渴望的眼睛》,并以“家遭突变求学梦难圆,谁来帮帮这苦命孩子”为题投给《三秦都市报》,呼吁社会救助。这一作品在该报刊发后,立即吸引来了无数双关注的目光。西安福乐公司等几家企业赞助了3万元,既解决了家庭的燃眉之急,又负担了高云兵上学的全部费用。同年12月,我县文家坡乡北台村女孩齐秀丽考上中专后,因母亲智力有障碍,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她到处寻求帮助。我到她家了解真实情况,遂现场拍摄《我要上学》的新闻作品,在《三秦都市报》上报道。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看到后及时做出了批示。西安餐饮娱乐公司王刚、四川宜宾市施永才先后捐资5万多元,解决了她上学的费用和家庭生活困难。如今,齐秀丽大学毕业后已在国外工作。2001年,我拍摄撰写的寇家河乡何家庄村《卖掉村委会,建起新学堂》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相继发表后,引起有关单位重视,随后解决了该村小学数万元的建校欠款。2005年春寒陡峭的一个夜晚,我怀着对母校眷恋的心情去高崖乡普社小学探望已坚持在这工作17年之久的我的小学老师孙安成,步入院墙倒塌不堪的校园时,看见了我的老师席地而坐,一边给寄宿在校的学生烧炕,一边认真地批改着学生作业,炕洞的柴火映红了他苍桑的脸庞,映照着简陋的宿舍,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孩子的爱心……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即刻用颤抖的手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温馨的画面,之后将这幅取名《爱在大山深处》、《山村小学》、《炉膛里那团温暖的火》的作品投给了《宝鸡日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中国摄影报》、《中国教育报》。该作品由于紧密配合了当时正在进行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发表后反响较大,引起了各级政府对乡村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2006年,中央、和省上对我县教育的投资力度迅速加大,孙安成老师所在的学校很快迁入砖混结构的新址。建起了30多间砖混结构平房,围起了砖围墙,兴修了美丽漂亮的大门,寄宿制新学校学生宿舍安装了暖气,配备了架子床。孙老师现在被评为全国和陕西省优秀教师和省师德模范先进个人。2012年,《爱在大山深处》入选《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书画摄影作品集》,并获得中、省多项奖励。2007年的一天,我在红峰乡福驮村下乡,看到一位拉着毛驴准备去沟里驮水、此刻正坐在碌碡上抽烟的老农,我问他为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原来村民吃水非常困难,要翻越3面坡2道梁来回10里多的山路靠人担牲口驮。赵老汉在这条山路上驮了60多年的水,换了十几头驮水的牛和驴,摔坏了好几副驮桶。当他说到天阴下雨、冰雪封山,人滑驮翻的往事时,老汉情不自禁哭出了声。当时,赵老汉已经68岁,由于终年劳累佝偻着腰、腿脚疼痛,一说驮水就犯愁。那天我随老赵下沟,亲身感受到了驮水的艰辛和农民盼望吃上自来水的迫切心情。我有心帮助他们结束人挑驴驮的历史,沉重地举起了相机,记录下了现代化建设中的这一落后的情景。取名《老伙计》、《取水之路》组照在《中国摄影》、《西安晚报》等刊物发表后,立即引起上级有关部门重视,2008年春上级投资建起了高抽站,引来了自来水当年解决了福驮村民吃水难问题。2010年,我又到这个小山村去采风,听大伙说,71岁的赵老汉带着微笑已经去世了……2008年9月的一天,我去宝鸡出差, 路过宝鸡县县功镇翟家坡村时,看到该村村民只图个人方便,不顾输电、通讯设施安全畅通,将丰收的玉米棒搭在自家门前的电线杆上面,致使电线杆倾斜,存在极为不安全的隐患……我旋即靠前拍摄了这幅作品,连夜洗印好,取名“倾斜”,先后在《中国工人报》、《中国电力报》、《中国邮电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华商报》、《宝鸡日报》等媒体获发,引起了当地电力、邮政部门的重视,从而使电力、通讯设施得到了有效保护。2013年3月17日凌晨4时,我县高崖镇东庄村村民李宝焕家中不幸发生火灾,造成3间房屋被烧毁,家产全部化为灰烬,几千斤糊口的粮食也被烧得焦烂不堪,经济损失达几万元,火灾令李宝焕一家六口人陷入了绝境,一家人不得不借住在其他村民家。我在下乡采风途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前去拍摄采访,多方联系,很快组织该村村民及包村的县公安局等单位进行爱心救助活动……4月19日县公安局局长黄晖代表100多名干警为受灾户捐出4710元,县民政局、县慈善协会、县红十字会带领工作人员分别捐出2000元、2000元、1000元;在场村民也积极响应,50元、20元、10元……当天李宝焕共收到捐款10710元。随后《农家院里的捐款》摄影报道见诸《华商报》、《宝鸡日报》后,一些网站纷纷转载……一些爱心人士、企业老板纷纷前去捐款、捐物,累计达5万多元,很快是李宝焕一家人走出了困境。近年来,我的摄影作品先后荣获全国及省市大小奖项几十个,大家都说是我的摄影技术好。其实不然,他们看到的仅仅是表层化的东西,技术是摄影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但关键在于镜头里要有东西,东西要有质感和价值。我摄影坚持镜头朝下,聚焦民生,素材几乎是为人所不屑一顾的极细微、却能吸引人、打动人的东西……这一张张作品如同扁担,一头担着民生,一头担着责任。这些作品刊发后,产生的积极反响,让我感受到了摄影的力量,更加意识到作为摄影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要充分发挥摄影镜头的作用,摄影者必须镜头朝下,敢于直逼社会现实;必须在乎民生,关注老百姓的饥寒冷暖。摄影者只有做到这两点,作品才会有魅力、才会更具生命力。 作者简介:作者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千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光明日报》签约摄影师;千阳县第四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宝鸡市第七届文艺大奖--优秀创作奖。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500多幅、艺术摄影作品300多幅;摄影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8个、银奖10个、铜奖15个;作品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中国科技馆》、《人民大会堂》、《北京798 艺术空间》、《中国摄影展览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中国秧歌城》、《平遥国际摄影节》、《武当展览馆》等相继展出并收藏;作品相继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摄影世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画报》、《第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展览优秀作品集》、《最美乡村教师书画摄影作品集》、《全国首届科普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全国秧歌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金色年华”全国老年摄影艺术大赛作品集》、《全国十五届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文化部2013年春节全国摄影大赛作品集》、《辛勤耕耘为小康农民摄影作品集》等刊物出版、发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0 18:33 , Processed in 0.0196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