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打石事,他有说不完的话;干起打石活,他更有使不完的劲。他就是落户江西省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古阳寨分场边种田边打石头的农业合同工潘协斌,人称“潘石匠”。 现年56岁的潘石匠老家在湖北省通城县的一个小山村,18岁那年跟着石匠师傅学徒打石头,以打坟石为主,兼学打石磨、做石拱桥和石门框等。作为**的“关门**”,他对年近七旬的**孝敬有加,每天天不亮就悄悄起床打扫庭院,然后做好早餐、备好洗刷水等**起来,还主动帮着师傅砍柴、种菜、洗衣、洗脚等;他学艺相当能吃苦,头一年抡锤打石练基本功把整个右手臂都练肿了,连筷子都抓不稳,但还是咬着牙继续干,从不叫一声苦。**也很器重他,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与他,并在他两年学徒期满之后,把几代传下来的打石铁锤送给了他,交代他要好好做事、好好做人。他很珍惜师傅赠送的这个“传家宝”,干活时从不让它离开自己的视线,更不肯轻易借给他人使用。离别师傅“另起炉灶”的头个10来年,他与几位师兄分别在乡里乡外帮人打石养家糊口,生活倒也过得去。可过不多久,随着机械化加工石材行业的冲击,人工打石生意逐渐清淡,他又不忍心与师兄们“抢饭吃”,于是在1989年初携家人从人多地少的老家来到黄岗山垦殖场古阳寨分场落户,一面承包农田耕作,一面搭着帮人打石挣些外快。潘石匠打石头很有办法,凭着一把铁锤、几根铁锥,外加一个铁榔头,一个人就能将6米见方的坚硬巨石平整劈开,把打好的500多斤重的坟顶石架上坟头而无需帮手。他还按照师傅的教诲经常做些好事,比如出义务工打制一些石料架设简易石桥,为特困孤寡老人打坟石总要少收几个钱...... 由于潘石匠长期超强度劳作且老是一干活就忘了饥饿,久而久之落下了严重胃病。医生再三交代他要少做体力事,他也明显感到在田间干活,每天只要超过3个小时就体力不支,有一回在山上砍运了3天半毛竹就在家养了好几天的病。但有了打石活,他又精神抖擞地抡起师傅传给的锤子,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打石也不感觉到劳累。 他总是说,抡锤打石是最开心的事,尽管如今请人工打石活儿越来越少了,但只要还有这活干,自己还会拿起锤子继续快乐地干下去。
(何贱来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