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学敏在工地。(赵桂军 摄)
她个子不高,面色红润,一副眼镜罩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厚而曲卷的头发扎在脑后,衣着整齐简单,却透着精干。年近不惑的她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只要她一踏上彩钢板房楼梯,听到那刚劲有力的步伐,大家就知道是她来了。她就是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太原联合大厦工程项目部高级试验技师赵学敏。 1992年,20岁的赵学敏毕业于十七局技校,分配到建筑公司试验室工作,努力学习各种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施工规范,每次接到新任务,都要翻阅大量位以来,从榆次田森家园到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信息楼,再到智波3期、山西建院等项目,她接手的试验项目不计其数,自己也从一名普通试验员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高级试验技师。 在太原联合大厦基础施工中,赵学敏到现场和大家一起做砼试块,一共做30组,一组有3个,一个约有16斤,这样算来一天要做1400多斤试件,一天连续装模、拆模、搬运、养护,晚上回家,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由于长时间的双手拆搬试块,吃饭时拿筷子的手都发抖,菜都夹不住,端碗的劲都没有。由于常年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她的手显得那么粗糙,还经常伤痕累累。懂事的儿子握着她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疼的说:“妈,你的手这么粗糙,多抹一点护手霜。” 一次,工地上的小伙子们比赛扳手腕,赵学敏打趣:“别看你们都是大小伙,说不定都扳不过我呢!”小伙们一听,根本不服,非要一试高下。结果好几个大小伙都不是她的对手,都笑着说:“每天和钢筋试块打交道的双手就是厉害!”小伙们从内心真的佩服这位大姐了。他们由衷的向她翘起大拇指。 太阳光下,赵学敏正挥舞着毛笔在试块上“练字”。只见她端坐在小凳子上,头戴红色安全帽,左手扶着试块,右手握着毛笔,很认真的在每个试块上标记部位及养护时间,红扑扑的脸颊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汗珠,衣服已经被汗水沁透。她表情专注,总怕写错一个字。同事们笑着说:“照这样练下去,你不想成为书法家都不行……” 从基础垫层开始,赵学敏下基坑取土、送检,凡事都亲力亲为,经常看见她骑着电动车在工地和试验室之间来回跑。一天,她去试验室送检钢筋,带的钢筋太多,车子失重,连人带车摔在马路上,胳膊摔的淤青,膝盖也破了皮,但她没有喊累怨苦,第二天照常上班。 试验检测工作虽然不在前台露面,不在现场指挥,却在控制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赵学敏一边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一边深入现场调查取样,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注重过程控制,对坍落度、含水量进行全程监控。遵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当日能出的资料和数据绝不拖到次日,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需要。她的试验资料成为学习范本,得到甲方和质监站好评。 施工现场工作没有节假日,赵学敏每天和爱人早出晚归,根本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更不要说陪孩子出去玩了,给儿子许的诺言总是一拖再拖,儿子说她说话不算数。她总是给儿子说:“工地上工人都休息了,大楼就盖不起来了,工期就会拖延,所以,妈妈也不能脱离岗位”。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一直是她的母亲在家照顾。每天回到家,孩子都吃完晚饭在写作业了,她总是匆匆吃上几口饭,抓紧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等孩子睡了才有时间洗家里的衣物。 赵学敏对工作认真、负责。前年,她的身体出现了毛病,需要到医院做一个小手术,但正值工程干主体最忙时,她顾不得身体,每天吃药坚持。看她在工地上不亦乐乎的忙碌,谁也没看出这是一个病人。一直到主体完工,她才住进医院接收治疗。 赵学敏注重传、帮、带,将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同志,被年轻人誉为“可敬的大姐”,多次在项目职工大会上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