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牙发财了

2014-4-28 11:16| 发布者:cphoto| 查看:538| 评论:0|原作者:杨建国|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特约记者 杨建国 通讯员 张子杰 四月的四十六团,万亩枣园里枣树吐露嫩芽。在二连的51号枣树地旁,堆积了大约150吨的羊粪。陈大牙正带着20多人在给枣树开沟施发酵的羊粪。他边擦汗边对记者说:“俺家75亩枣树修枝工作 ...

特约记者 杨建国  通讯员 张子杰

四月的四十六团,万亩枣园里枣树吐露嫩芽。在二连的51号枣树地旁,堆积了大约150吨的羊粪。陈大牙正带着20多人在给枣树开沟施发酵的羊粪。他边擦汗边对记者说:“俺家75亩枣树修枝工作刚结束,去年我的红枣纯收入87多万元,今年我要争取再挣100万……”

“陈大牙”的真名叫陈华,今年56岁,是1995年从河南到新疆“淘金”的,以前承包过棉花地。近年来,四十六团党委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大调整力度,提出了1万亩精品枣园,3万亩标准枣园的建设目标,要确保职工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乘着团场改革的春风,陈华家自2007年以来就承包了75亩直播枣园,当时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差,枣园的活又累又苦又脏,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六年,但由于果园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加上缺少资金和技术,不仅免不了有些失望。再看看家里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陈华又不甘心。

为了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陈华经常向团场和连队的技术员请教枣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经常总结经验,认真学习肥料的特性,并合理搭配。同时,他经常采用不同厩肥及不同化肥进行试验,用秤量好每株枣树施肥的重量,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过硬的枣树管理技术。如今,同样的枣园、同样的树龄,陈华的产量、品质都是全连队最高最好的。

  陈华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并不满足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在果园管理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今年正月初八刚过,有的果农还在闲聊、打牌、玩耍时,他们夫妻就已经开始悄悄地开始给枣树修剪了。每天,夫妻两都在枣园里忙着捡拾残枝、清理落叶,为促使枣树下部枝粗生长健壮,剪除多余枝,以减少树体无效生长、解决通风透光不良、肥水消耗大、生物产量高、果品产量和优质果率低、病虫害严重等突出问题。陈华常说:“种地是三分种,七分管。”他在每个技术环节上都精耕细作,从冬剪到夏修,从授粉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上都按要求认真落实。

  2013年,是陈大牙开始走上致富之路的第一年。由于团场红枣种植面积扩大,逐步形成了规模,红枣价格逐步上升,当年陈大牙的75亩枣园收获红枣45吨,每公斤红枣卖到了28块钱,纯收入87万多元,成了二连的致富明星。

  富起来了的陈大牙没有忘记曾经帮过他的连党支部和工会,无论是连队组织义务劳动还是其它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积极带头。去年,连队实施规范果园管理工作,为使路边枣园,园相整齐一致,要求果园四周有2行树的闭合防护林,实现林园配套;果园围墙拉防护网,高度为1.5米;护桩为水泥柱,防护网护桩粗瘦筝10公分,间隔15米,高低一致,整齐化一。当时,很多职工工作繁忙,没时间,不愿意。陈大牙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带头安装了防护网。他还跟大家说:“果园条田拉线修边,做到边成线、角成方,园地整洁,对于果园科学管理,是非常好的。”

  如今,陈大牙已经成了团场的诚信农户和致富明星,谈到今后打算时,他信心百倍地说:“依靠科技学以致用,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今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教给其他职工,让大家一起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2 01:24 , Processed in 0.0197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