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杨建国 通讯员 谭 峰 “谁说他是土地爷,他是个好领导,热心肠。”四十六团一连职工袁森英对该团国土分局局长乔永强的这句评价,也是四十六团人对他的评价。 2007年3月的一天,一位40来岁的中年妇女找到了乔永强,刚进入办公室时,她还很胆怯,不敢说明来意,当看到乔永强友善的表情,听到他礼貌而又温和的话语后,才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她是一连的贫困职工袁森英,和丈夫离婚后,独自抚养一个3岁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她想用自己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办理抵押贷款。乔永强了解情况后,安慰袁森英不要着急,安心回家,并答应帮她争取贷款。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在四十六团是从未有过的。为此乔永强多次向上级部门、信用社、估价公司等有关单位咨询,为其争取贷款,几番周折,袁森英顺利地拿到了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能吃苦,能干事,勇挑重担,独当一面。”这是师国土局领导对乔永强的评价。 在师局领导眼里乔永强是本领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国土”。无论是建设用地还是地籍管理,无论是执法监察还是规划耕保,他都干得有模有样,得心应手,对工作流程熟悉,责任心强,是三师国土系统众所周知的行家能手。 在团领导眼中,乔永强工作上不等不靠,能主动化解问题和困难,敢啃“硬骨头”。1993年乔永强参加工作,当时是团场基建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那时团里还没有成立国土分局,但土管工作一直由他肩负着。参加工作后,乔永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跟随老科长跑测绘、做图纸、驻工地。在修建通团公路期间,他在简易的工棚里一呆就是两个月,41度的高温,周围没有可以遮阴的大树,整个工地像一个天然的高温“桑拿房”,任何人站在那里即使一动不动,也会大汗淋漓。工地上尘土飞扬,乔永强指挥工人按规划有序施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公路修建。路通了,车也跑起来了,他却瘦了、黑了。 2012年冬天,四十六团国土分局接到莎车农场土地协管员举报地方村民非法开荒的电话,长乔永强立即带领执法人员赶往莎车农场处理。那天是星期天,风雪很大,当他和执法人员深一脚浅一脚赶到事发现场时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在事发现场,乔永强对当事人艾孜则·吐地的违法开荒行为进行了当场制止,出示执法证后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并要求随行人员做好相关的文字与语音记录后上报师局。因当事人是少数民族同胞,乔永强找来翻译,耐心解释、说明,告诉他合法用地的重要性。刚开始当事人有抵触、不配合的情绪,经过乔永强耐心的引导、解释之后,他终于承认了自己行为不合法,愿意配合分局执法工作,接受分局处罚。临走时艾孜则·吐地用生硬的普通话说到:“那个姓乔的‘巴郎’,人好,没有架子,说得对,我现在就停工。” 随着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分局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因前几年分局尚未成立,缺乏业务人员,团场、连队的拆旧建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执法监察、确权勘界等重要工作全都落在了乔永强一个人的肩上,可他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1998年团场成立土管分局,乔永强被推荐为四十六团土管分局负责人,全面负责分局各项工作,2008年因工作成绩突出,提拔为分局长。从担任负责人到分局长,乔永强坚持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刻苦自学、勤于钻研,多次被评为兵、师先进工作者。 昔日的四十六团盐碱地、沙枣地、低洼地比较多,常年干旱少雨,沙城暴天气屡见不鲜;如今这里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低洼地成了精品园,盐碱地变成了标准园。这些都和国土分局密不可分。 “贴近群众,关心下属,既是局长,又是老大哥。”这是分局工作人员对乔永强的评价。 2006年12月,师局分配陈霞到四十六团分局工作,亲身感受了乔永强对下属和同事的关心帮助。陈霞到四十六团之前,乔永强就已经为她安排好了住处,配备好了厨房用具。2012年10月,分局接到新考入的公务员谭峰,乔永强亲自驾车在麦盖提县城迎接,回到住处后给他准备好床上用品和厨房用具。10月的四十六团已经冷了,他怕谭峰刚来不适应温差受凉,又到自家抱来一床新的棉被。 在后来的日子里,乔永强就像一名老大哥,他和妻子把分局工作人员当做亲人。在工作中,乔永强始终帮助和指导分局人员的学习业务知识,在mapgis、cass、cad等业务软件的学习上给予他们极大的帮助。在乔永强的带领下,如今分局业务人员在很多工作上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将士。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2 01:06 , Processed in 0.0198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