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

桑蚕

蚕农

蚕室
20多年前,养蚕业遍及河南省淮滨县城乡,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由于市场价格等原因,养殖户又相继丢掉了这个养殖业。近期听说,这个传统养殖业又被淮滨县农场给“捡”了回来,我们顿感新鲜、稀奇,于是决定采访一下被称为传统养殖业的桑蚕业。 5月26日下午,笔者一行来到位于淮滨县农场固城分场的桑蚕养殖基地,在离基地还有一段路程的田野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一处上百亩的桑树园,只见它枝繁叶茂,绿意葱葱,桑园里,蚕农们正忙着采割桑叶运往蚕室。 在蚕农们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蚕室洁净有序,刚一进蚕室,就见密密麻麻绿白色的蚕虫在高低两层的蚕床上蠕动着,室内是一片“沙沙”声,仔细观察,原来是蚕吃桑叶发出的声响,这声音宛如一个交响乐队。 “淮滨县气侯温和,雨量充足,资源丰富,对发展传统种桑养蚕产业非常有利。2009年底,淮滨县农场结合本地实际,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契机,把种桑养蚕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社员收入的一个重要农业产业化项目来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员种桑养蚕。”养殖基地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向我们介绍道。 据了解,该农场于2010年1月成立了一个由38名社员加入的天锦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同时在陈楼、固城、王楼三个分场划桑园500亩,建标准蚕室500间。2010年3月,场里又与河南省蚕科院联合建立了种蚕养殖繁育基地,并设立三个收购点,随到随收,现如今每张春蚕收益达2000元以上。 这时,一位正在向蚕床上蚕叶的蚕农向我们介绍道:“蚕的养殖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休眠、蜕皮至吐丝结茧,大约需28天。” 走在这标准化的蚕室里,让我们感受到农场决策者们的眼光和蚕农们春秋季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这是明代高启在《养蚕词》中描写的养蚕季节和养蚕人的艰苦。不过词中讲的是过去,现如今一切都有了改变,首先是养殖条件的改变,然后是观念的改变。的确,养蚕业给蚕农带来了更多实惠,也惠及了一方经济。 【链接】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桑蚕是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蚕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需28天,一般经四次休眠和蜕皮,而后吐丝结茧。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王长江 邱彦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