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向自然“示爱”

2014-6-9 15:22| 发布者:cpnoz| 查看:1298| 评论:0|来自:新浪博客

摘要:2004年第3期卷首语

      评选“国花、国鸟、国石、国树”(以下简称“四国”),在中国是一件难事,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样的自然区域,动植物的种类也极为丰富,在这样一个大国里评选“四国”,很难有“惟一性”的选择。

  看一下“四国”的候选者:国花——牡丹、兰花、梅花、杜鹃等;国鸟——凤凰、红腹锦鸡、丹顶鹤、朱等;国石——和田玉、岫岩玉、寿山石、巴林石等;国树——银杏、竹子、黄山松、柳等,如此多的候选者,令人难以取舍。

  然而只能选一个国花、一个国鸟……吗?我看未必。因为只有小国才容易做出这种“惟一”的选择,像中国这样自然多样、文化灿烂的大国,怎么可能只赏一种花,只爱一种鸟……呢?譬如选国花,我实在难以在牡丹、梅花、兰花、杜鹃中分出高下。

  面对争论,我们应想一想评选“四国”的初衷是什么。有人说,评选“四国”是为中国打造四张新的名片。按此,“四国”的功能似乎是标志和识别,是外交的需要。其实不然,一个国家这方面的功能是由国旗、国徽、国歌来承担的。

  还有人说:“四国”是一个国家自然独特性、文化丰富性的展示,恰恰相反,我觉得 “四国”无法展示一个国家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多样和丰富,譬如中国无论评出怎样的“四国”来,都无法反映中国自然的千姿百态和文化的纷呈异彩,我认为在这方面一个大国的标志是:有一本好的地理杂志。

  我认为,评选“四国”主要的缘由是“喜爱”,是国民对自然喜爱之情的集中凝练的表达。还可以说,评“四国”是生态意识、绿色思想在逐步发挥影响的一种表现。譬如,毛里求斯人将因人类屠杀而灭绝的渡渡鸟选为国鸟。这既是对渡渡鸟的纪念,又是在警告人类匆要重蹈覆辙。

  “四国”的评选,从1782年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的评选开始滥觞,一直到今天蔚为大观,多数国家都有了自己的“四国”。这种现象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非是一种功利关系,自然在人类的眼中也不仅仅是“资源”:一个被人类取之、用之、探之、索之、毁之的对象;她完全可以成为人们情感的对象、精神的依恋、文化的象征、信仰的目标,人们可以“崇之、仰之、畏之、爱之、信之、。”

  其实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不是一种“资源关系”。远古人大多具有一种自然崇拜的倾向,这从“图腾”是远古时代一种普遍的世界现象可知。远古人把某种动物或植物认定为自身的由来或神圣的力量加以崇拜,称之为:图腾。中国的“凤凰”就是一个由各个部落的图腾在中华民族统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龙也如此)。虽然她是一种实无“真有”的鸟,但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鸟”,因此国鸟选择“凤凰”,既可以平衡各地区、各种兴趣偏好关于“国鸟”的不同选择,又可以实现“国鸟”的惟一性。因为凤凰的“一”就是“多”。

  图腾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从产业革命起到科技主导的今天,自然开始匍伏在人类脚下,不再是情感和敬畏的对象,而仅是供享用和支配的资源。我们看一棵树,想到的是能做什么建筑材料?果实的经济价值如何?我们看一朵花,不再关注这朵花的美,而是如果产业化能带来多大的利润……自然失去了多样的意义和价值,仅剩下一种:满足人类的物欲。

  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开始,到今日的登陆火星,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向自然“示威”的文化,在污染、能源危机、核威胁、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转基因、克隆人……等一系困境面前,人类开始思考向自然“示威”还是“示爱”?

  评选“四国”是我们重返自然、与自然修好、向自然“示爱”诸多努力中的一种。如果说,“四国”有什么功能的话,我认为“四国”能帮助人们与自然建立起一种情感的联系,与自然沟通,表达对自然的欣赏、感激和爱。

  我们注意到,这种努力中还有一些不和谐音,如:尽管白鹇已被广东评为省鸟,但是人们还在为该不该吃养殖的白鹇而困惑……;在国石的评选标准中还有经济开发的前景这样的条件……我想,白鹇既然已被评为省鸟,为什么还吃她呢?难道“能吃的就一定要吃”吗?我也质疑国石把市场前景作为评选的标准之一,如果那样国石岂不成了一个永久的广告?我希望“四国”不是广告,而是人类新的“图腾”。

  我认为评“四国”活动的意义不仅在国、省这样的层次,更有意义的是在市、县、镇、村这样的范围展开。我希望走进一个县城时,能看到和听到县花、县树、县鸟、县石的徽记和故事。不一定只评花、鸟、树、石,还可以评兽、虫、鱼、草……,只要有特色即可,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个兴奋点:多样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3 18:36 , Processed in 0.06996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