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德尔丁·西力甫人们总是亲切的称白总,一个已经76岁高龄的老干部,头发银白、腰杆挺直、思维敏捷、精神矍烁,整个人在岁月的磨砺中闪烁着智慧和慈祥的“场”。 2000年,白德尔丁·西力甫从伽师总场总农艺师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2005年以来担任伽师总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带着伽师总场党委的重托,数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关爱下一代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一批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无私奉献,对伽师总场关工委组织建设、“五老”队伍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对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系列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接手关工委工作后,为能尽快的开展工作,白德尔丁·西力甫认真补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心下一代方面的知识,认真学习关工委工作各类文件和报刊杂志等,退休了,但仍然秉承一贯作风,坚持开展一线调研,深入到学校、连队、家长及青少年中,多方位的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未成年人成长的新问题,十多年来,他经常放弃与儿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足迹遍布伽师总场的每一个角落,走访的家庭超过400户,谈心的学生家长超过600人次。 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白德尔丁·西力甫积极协调司法所、派出所、政法办、农业科、政工办等职能部门,组织青少年学习法制、“双语”、科学种养技术等知识;积极宣传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内涵;组织青少年参观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股势力和反邪教危害图片展览等;宣讲兵团、三师精神和总场发展史;讲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亲身感受,通过自身行动,教育青少年多一点感恩与回报,少一点索取与贪婪;多一点爱心与文明,少一点冷漠与暴力,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民族团结”模范。2012年以来,白德尔丁·西力甫组织宣讲15次,受训青少年4000多人次。 寒暑假期间,为了查清楚在外地上学回场的大中专生情况,白德尔丁·西力甫与木沙吾守等4位关工委成员走东家、串西家,跟他们交心,并举行“大中专学生民族团结”宣讲活动,把131名在外上学的大中专学生发展成为义务宣传员,教育他们不信谣、不传谣,为青少年教育和总场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在平时工作中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青少年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培养,精心研究,分类引导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趣味浓厚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并以学校、社区、连队为依托,以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善抓契机、落实阵地、制定计划、设计载体、安全防范等七个方面为重点,扎实创办“假日学校”。共设立4所“假日学校”,有专职辅导员22名,“五好”人员11名,组织开展一系列假期社会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欢迎。今年5月份,白总组织伽师总场老年体协的15名同志参加了师市举办柔力球比赛,平常老人们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每一次总场举办的大型文艺汇演都能看到白总和他的伙伴们忙碌的身影和精彩的奉献。 白德尔丁·西力甫在学校食堂调研时看到有很多学生将饭菜倒掉或在餐桌上撒的到处都是,他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天学生浪费的粮食近100公斤,与学校领导沟通后,经过精心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讲述伽师总场父辈艰苦创业的历史,教育他们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现在,学生们浪费粮食的现象比之前好转了许多。 当得知有个叫努尔的五年级学生淘气捣蛋、屡教不改,老师认为他“不可救药”,学生也不敢惹,是一个典型的“浪子”时。白德尔丁·西力甫耐心找努尔谈心了解情况,针对努尔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缺乏父爱,性格孤僻的情况,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和疏导。通过白德尔丁·西力甫的言行感化,彼此结成了“忘年交”。渐渐的,努尔有什么开心的事、烦心的事都愿意向白德尔丁·西力甫倾诉,久而久之努尔也逐渐变得好学、懂礼貌,如今的他是一位好青年。 为了协助抓好“打击三非专项治理”工作,白德尔丁·西力甫与“五好”老人主动请缨为义务监督员。经常到场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对经营业主文明诚信宣讲等,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以建党93周年为契机,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五好”老人宣讲团以建党93年的变迁为主题,撰写讲演稿4篇,巡回报告4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到2100人次。 白德尔丁·西力甫有着丰富的种养实践和理论技术,同时他也是一位热心人。农业生产期间,白德尔丁·西力甫发挥自身优势,走进田间地头与职工谈心,宣传棉花种植与管理技术,手把手地教职工如何播种、施肥以及防疫病虫害等,职工称他为“农经通”。通过他的精心传授,一些职工的植棉技术逐渐提升,收入节节攀升。八连职工艾沙不懂植棉技术,种植的40多亩棉花连年亏损,看着别人钱袋子鼓起来,自己却是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曾一度消极懈怠。2012年,白德尔丁·西力甫知道后,主动联系艾沙,帮助他从主观上分析原因,并全程跟踪指导棉花栽培、管理等技术,在白德尔丁·西力甫的精心帮扶下,艾沙的40多亩棉花当年就扭亏为盈,2013年纯收入5万多元。如今的艾沙生活好了,钱袋鼓起来了,逢人就说白德尔丁·西力甫给我新生活。 如今,古稀之年的白德尔丁·西力甫仍然在发挥自己的余热,只要有青少年的地方,就会留下他的足迹……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11-14 06:36 , Processed in 0.0215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