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2014阿尔勒摄影节笔记 人物篇

2014-7-25 10:37| 发布者:zhcvl| 查看:1293| 评论:1|原作者:吴栋|来自:佳友在线

摘要:写在前面 1970年的时候,法国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与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共同创办了阿尔勒摄影节。此后每年的7月初到9月末,阿尔勒摄影节都如期举办,今年已经是第45届了。Photofans ...

写在前面


      1970年的时候,法国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与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共同创办了阿尔勒摄影节。此后每年的7月初到9月末,阿尔勒摄影节都如期举办,今年已经是第45届了。Photofans这次专程前往阿尔勒,带大家看看这个历史最悠久的摄影节。本篇将叙述在阿尔勒遇到的那些人。


阿尔勒摄影节的活动牌 吴栋/摄



惊艳全场的人


      抵达阿尔勒的时候,已经是摄影节开幕周的第三天晚上。晒在这座南法小城的阳光,很容易让人理解梵高为何选此作为自己燃烧张狂创造力的最后圣地。开幕周期间,阿尔勒古剧场每晚都有活动,这第三天的活动,是徕卡奥斯卡奖的颁奖典礼与阿尔勒发现奖的作品放映。


      我们先前曾经介绍过徕卡奥斯卡今年的两位获奖者:新人奖得主Alejandro Cegarra与大奖得主Martin Kollar,他们的作品,连同所有新人奖入围者的作品,一一在硕大的古剧场屏幕上播放,颁奖礼后,紧接着就是发现奖的作品放映,五位策展人提名的十位摄影师作品按部就班地呈现,组组作品间隔,都会引得全场掌声。


      然而收获最高分贝的,并非以上任何一位摄影师。放映会尾声,坐在一旁的Edward Perraud站起身来,接受了最热烈的欢呼与掌声。


      他是为作品进行现场配乐的人。


Edward Perraud(画面左侧)为作品进行现场配乐的人 吴栋/摄

张克纯


      是什么让张克纯摘得了阿尔勒发现奖?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实力?运气?西方对于东方文化的猎奇?抑或是阿尔勒自身所带有偏传统摄影的倾向?


      都有可能。张克纯说是运气。


张克纯在阿尔勒现场的作品讲解 吴栋/摄



      在阿尔勒与张克纯聊起这组关于黄河的照片(专访点此)。从自己下定决心出远门,到骑自行车背着七十斤大画幅相机,多次往返于成都与黄河之间。因为这个项目,张克纯说自己脖子都转不灵了。这让我想到了西绪弗斯,一个人执着地推着巨石不断向着顶峰冲击。然而人类社会毕竟并非神话世界,张克纯的创作也并非如在地狱中的徒劳。他有成功的可能并且已经得到了肯定。这层肯定给他带来了不俗的收入,张克纯说这笔奖金很大程度解决了他接下去的创作经费问题,他希望能就这样一直创作下去。


      巨石还会继续滚动。加缪认为西绪弗斯的过程是幸福的,我认为张克纯也是,但他画面里所面对的荒诞,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也是整个当下中国的。

胡安·封库贝尔塔(Joan Fontcuberta)


Joan Fontcuberta在签书会上 吴栋/摄



      见到这位西班牙人是在一次讲座的签售会上。出于纯粹的个人喜好,我与他聊了两句,对话内容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作品上。


      我说,我很喜欢你的东西,特别好玩。


      他说谢谢。


      我自我介绍,说在来之前,刚看了一篇关于你的文章,名字叫《作为摄影的档案与作为档案的摄影》(Photography as Archive and Archive as Photography)。


      他说,你或许可以看看我的画册,于是递给我一本绿皮封面的书。


      我看了看书的名字:


      正面的标题是The Photography of Nature

      反面的标题是The Nature of Photography


      也可能说倒了。


      画册里收录了封库贝尔塔最具代表性的那些作品,他说,这本书正看反看都可以。聊天过程中,封库贝尔塔本人话不多,大多时候给人一种略带害羞的感觉。一段时间前,我在读克里斯蒂安·科诺勒(法)写的《特定的情境》时,发现这位法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提及了30年前封库贝尔塔,他说他买了一本小册子,里面收录了当时十一位西班牙年轻摄影师的作品。30年后,封库贝尔塔已摘得了表彰摄影师一生贡献的哈苏奖,成了西班牙摄影的代表人物。


      我想,做摄影,最后成功的都是那些坚持下去的人。

安托万·D·阿格塔(Antonie D'Agata)


Antonie D'Agata在奥林巴斯举办的摄影对谈上 吴栋/摄



      安托万·D·阿格塔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他靠毒品与性活着。


      但安托万·D·阿格塔是个随和又温暖的人,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会这样形容他。


      在阿尔勒摄影节奥林巴斯举办的一场对谈中,我见到了安托万,这个马格南摄影师身上总有一种魅力,吸引着人们。他的签售会排队人数是最多的,待到活动现场人全走光了,那条队伍仍会缓缓加入新来的人。


      我也买了安托万的新作画册,让他签了名。他在上面涂了半天,圈圈画画,这也让你明白了为何他的队伍总是移动得如此缓慢。我仔细瞧了瞧他写的内容,除了自己的名字,时间和地点外,他还会给每个人留一句自己的格言:


      Too Much Is Not Enough.(太多还不够)

吕西安·克莱格(Lucien Clergue)


      1970年的时候,法国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与几位友人共同创办了阿尔勒摄影节。那年他36岁。


      算一算,今年他80岁了。


      阿尔勒自然不会忘记吕西安,于是今年我们看到了这位大师的回顾展。展场里,一条“吕西安之路”用照片点缀排成,一头播放着对他的采访,其中吕西安·克莱格谈及了自己与模特的合作故事,与爱德华·韦斯顿、曼·雷拍女人的差异等等。“我寻求的是美,韦斯顿很注重里面的形式以及她像什么,而曼·雷则非常喜爱各种技巧,他很多照片都不用相机。”克莱格在视频中说。


吕西安·克莱格回顾展上的访谈视频 吴栋/摄

吕西安·克莱格回顾展 “吕西安之路” 吴栋/摄



      这条“吕西安之路”几乎囊括了克莱格一生所有重要的创作(部分作品影展点此)。濒死的公牛,毕加索,男人,裸体的女人……经典的,充满美感的,如阿弗洛狄忒般的出水女神照片,如夕阳下山峦般起伏的沙滩人体照片。倘若每个观展的来人手里都有一只金苹果,我想他们都会如希腊王子帕里斯那样,毫不犹豫的把它献给那些相中人。


展览现场 吴栋/摄



      除了展览,向这位摄影师兼摄影节创始人致敬的高潮,出现在了开幕周最后一天的晚会上。


      那日,阿尔勒古剧场座无虚席,全场按着顺序,用法语将1-80数了一遍,大屏幕放着吕西安从小到大的照片,数到80的时候,老爷子在家人的陪伴下出场了。主办方抬出了堆成长条的小蛋糕,老爷子激动得颤抖着说着感谢的话,欢呼声,叫好声,随之而来的是长达一分钟的掌声。每个人,确切来说,真的是每个人,都起身了,向着这位老人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与家人在一起的吕西安·克莱格接受全场致敬 吴栋/摄



      他是阿尔勒之子,展览和晚会上的介绍词都是这样开头的。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2 14:08 , Processed in 0.07236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