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专题(一)

2014-8-8 11:33| 发布者:cphoto| 查看:1212| 评论:0|来自:中国摄影报

摘要:物流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中国,公路运输承载了其中近八成的运量。货源竞争激烈,公路盘查密集,油价连年高涨,大货车司机们早已褪去了高薪的光环。42岁的郭伟明,下岗后和妻子一起跑起了车,和众多的司机一样, ...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中国,公路运输承载了其中近八成的运量。货源竞争激烈,公路盘查密集,油价连年高涨,大货车司机们早已褪去了高薪的光环。42岁的郭伟明,下岗后和妻子一起跑起了车,和众多的司机一样,为了生计和孩子,生活在路上。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摄影报社、中共浙江省桐乡市委宣传部、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征稿期(2014年4月至8月31日)已过半,围绕着“在路上”的主题,有不少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积极投稿,参与本年度的评选。


除了接受自荐作品,主办单位还延续了此前的“推荐制”,邀请到国内部分摄影家、理论评论家、教育家、策展人、经纪人、出版人、图片编辑及摄影媒体编辑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推荐委员会,推荐符合主题的优秀作品参评。而作为优秀作品的品鉴者、推举者,这些推委选择推荐作品的标准、对主题的理解,同样对自荐参赛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期,我们约请部分推委撰文,一起谈谈对于本届大展的期待。

有关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摄影报官方网站全摄影网(www.cppfoto.com)查询。


2011年3月27日,河北沧州泊头货场,郭伟明的妻子一边查看挑好的旧轮胎,一边把钱递到商贩手里。一辆大货车一年磨损下来,18个轮胎要换个遍。由于轮胎价格太高,他们只能花3300元先买4个旧轮胎换上,买新的则要8000多元。

王培权:传承和探索中发展

作为以中国知名摄影家名字命名的一个大展,“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的作品征集,首先应该是基于对徐肖冰这位前辈在摄影方面作出的贡献的一种崇敬,以及对他的摄影精神的弘扬。

当然,作为一项纪实摄影作品的征集活动,首先要发掘作品的纪实特征。这里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纪实摄影特征,比如看作品内容的发掘深度和厚度,纪实语言的把握,等等。另外,就是要看我们现在对纪实摄影这个类型是否有探索和发展的精神,包括语言的突破,手段的突破,话题是否有当下性,等等。现在的很多纪实摄影也掺杂了“观念”,是两种摄影类型互涉的形态。我认为这也是纪实摄影的一个走向,“徐肖冰杯”应该有这样包容的态度。


2011年3月26日晚,河北沧州泊头货场,郭伟明独自一人在通铺上看电视等待装货。郭伟明,42岁,黑龙江黑河人,2009年在客运公司卖票下岗后,通过亲戚担保贷款8万元买了辆大货车,和妻子一起开始跑河北泊头和哈尔滨之间1400公里的专线。

“徐肖冰杯”确定的“在路上”的主题,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我相信更多人会从概念上理解这个主题。路可以是现实之路,也可以是人生之路、发展之路、变化之路,可以转化为一个过程的概念。时间维度上,可以是路上的某一刻、某个节点、某个当下,也可以理解为一段线性发展的过程。有意思的是,我碰到好几位摄影家,想把作品推荐给我,拍的只是具体的一条路上发生的事,影像表现也很一般,只是对路上的简单记录。显然,不少人对“在路上”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


2011年3月28日晚,因为和货主约好第二天天亮到吉林四平卸货,两人为了赶时间边走边解决了晚饭。

关于深度问题,李楠曾写过一篇《稀缺的深度》,对主题介入的深度、作品立意的深度和观看延伸的深度进行了很好地阐述。尝试专题的考量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挖掘深度,看作者对这个题材是否有长期的关注和深入的介入,又能对作品的形成很好地把控;二是思想深度,看这个作品是否能够准确切入问题,形成有价值的影像言说,无论是一个话题、一群人还是一个事件;三是影像探索,希望看到在思想理念、语言、技术手段上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作品。


2011年4月11日晚,一辆大货车快速超过郭伟明的车,上面的篷布没绑牢被风吹开。说起跑车的惊险经历,两人曾在去年秋天在高速上遇到大雾,能见度不足10米。妻子坚持停车等待,而郭伟明生怕追尾,小心翼翼开了许久,最后提心吊胆地开出浓雾。

“徐肖冰杯”通过前两届的评选,出现许多在纪实摄影方面有新的探索的作品,许多作品都非常好。比如李林的《湿地》、宁浩舟的《单位》、隋志杰(塔可)的《诗山河考》、王远凌的《江》。我希望在今后的大展中,能看到像徐永辉那样用60年关注一个家庭的变迁的作品,卢广那样对社会问题进行拍摄的专题,当然更希望老一辈知名摄影家的作品出现在“徐肖冰杯”的大展中。


2011年3月28日早晨7点,颠簸了一夜的郭伟明在服务区简单休息洗漱,准备吃些东西。在他身后,等待洗漱的司机同行排起了队。


2011年3月29日,半路卸货后重新捆好苫布。


2011年4月11日老虎在驾车,老婆在给他做早饭,豆腐丝卷大葱黄酱。为了节省成本两口子吃住都尽量在车上,避免消费。


谈到将来,郭伟明说,希望孩子能早日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而妻子也开玩笑说道,等孩子独立了,他们再攒些钱,就可以去敬老院去安度晚年了。繁忙的公路上,像郭伟明夫妻一样的大货车司机还有很多,他们顶着极大的压力和危险,保持着物流的畅通和快速,而自身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2011年4月12日早晨,河北沧州泊头货站,郭伟明爬上车顶开始卸货。就在最近,他的一位司机朋友在装车时从车顶4米多高摔下,头颅严重摔伤,在医院昏迷了3个月后去世。


2011年3月30日晚,郭伟明的妻子在厨房里做晚饭。郭伟明家里一子一女,儿子在大连上技校,女儿在哈尔滨读幼师。因为长年在外跑车,夫妻俩和孩子见面机会不多。


2011年11月16日天津,早晨7点多,郭伟明的精神几乎崩溃,他在很少住的宾馆里捂着自己的脸。一天前深夜,在服务区准备休息停车倒车过程中发生事故,妻子被自家的货车挤撞致死。


2011年11月19日,天津一事故车停车场内。郭伟明在驾驶室兼卧室里整理完妻子的衣物后陷入沉思。


2011年11月19日,天津一事故车停车场内。一无所有的郭伟明望着已经不属于他和他妻子的卡车,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2 06:40 , Processed in 0.07090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