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哥谈】: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方面面临着受众流失、份额减少、影响力下降等危机;另一方面,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中,也给行业带来了深度整合与洗牌的契机。 传统媒体会不会消亡?“内容为王”定律是否依然有效?兵哥的好友王韦今早聆听新华社党委书记、社长李从军对未来媒体发展的九大预测,带给各位来自现场的最新笔记。 一、传统媒体会不会消亡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他出版的《消失的报纸》一书中,断言“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传统媒体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生存压力,某些优势正在消失,并且有些媒体已经在衰弱,但整体消亡是不可能的,有些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创新中,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二、中央媒体能否继续发挥社会舆论引领的龙头作用? 中央媒体毫无疑问将继续发挥社会舆论引领的龙头作用,但是必须认清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推进融合发展进程,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中央媒体在引导和影响舆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论是在构成、品牌和权威性上,中央媒体在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中已经并且要继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三、新媒体会否“赢者通吃”“一家独大”?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更不是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彻底取代,而是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此长彼长的态势,进而推动整个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 1、新兴媒体在新闻信息内容采制、品牌影响等方面存在差距 2、新兴媒体的生存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3、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更加深入,彼此分界越来越模糊 四、社交类媒体将去向何方? 社交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类媒体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社区化、连通性等特点,赋予每个人创造和传播内容的能力,正在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社交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空间,在四川地震当中社交媒体成为组织民间救助的有效平台。可以预见,更多的信息将出现在社交媒体网络,而传统媒体及各类机构将更加重视社交媒体的存在问题。 五、“内容为王”定律是否依然有效? 高品质的内容以及基于这些内容的产品,仍然是媒体机构在新时代生存发展的根本,并在未来媒体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但要实现“内容为王”,就必须有“王牌内容”。在独家性、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上下功夫,大力提升内容质量和品质。 提供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综合信息、专业信息、应用信息,同时整合其他媒体和社会化媒体信息。 六、传统媒体与终端、平台拥有者和运营商的关系将如何发展? “终端为重”的特征将更加凸显,“得终端者得天下”。传统媒体与终端、平台等生产和运营商存在着明显的跨界“竞合”关系,将来这种关系会进一步深化拓展。这种竞争与合作对于发展双方各自优势,共同分享用户,形成上下游全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从而推动跨媒体的产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这样的合作中一定要记住不能寄人篱下,不能成为附庸。 七、技术在媒体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纵观传媒发展史,实际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每一个大众传播媒介都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全球媒体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科技推动的结果。云计算、大数据、4G技术等正在对媒体发展形成新一轮的冲击。 八、资本对媒体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 资本将成为推动媒体发展的重要杠杆,资本运作日趋成为媒体运营的重要内容。资本运作对于市场化程度相对不高的中国媒体来说,不仅是解决财力不足的问题,还为思维方式相对保守的传统媒体带来全新的商业思维以及更加适合市场的运作模式。但在资本运营中一定要把握的是内容的掌握和风险的控制。 九、什么样的媒体机构形态才能适应分众化、对象化的市场和受众? 海量资讯的生产和传播使信息供给远大于信息需求,受众的注意力资源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媒介市场“传播者”本位的模式让位给“受众本位”模式,受众群出现了剧烈的分化细化。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受众与媒体的互动频率越来越高。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集团式媒体机构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品牌、多元盈利和抗风险能力,不足在于及时性、精细化和互动性欠缺。36氪、钛媒体和虎嗅网等新型专业化机构的优势是运营成本低,便于对象化分众化经营,而不足则在于资讯源单一,难保第一手材料和信息真实。 无论是集团式的媒体机构还是小型专业化的生产机构,都是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符合发展趋势存在的。都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变革服务形态,才能更好地适应受众和市场的变革。我们需要“航空母舰”,也需要一些小型的传播机构,关键是要符合传播的规律,适应市场,适应受众。 最后,李从军表示,昨日拜会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时,听闻韩书记所提的“内容为王,受众为本,采编为宝”的三点理念,深表赞同(王韦注:李从军原话——韩书记很懂媒体,很有思路)同时,李从军提出其所理解的现代传媒发展的七大要素: 内容为王 网络为霸 终端为重 技术为先 资本为要 受众为主 人才为本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2 00:15 , Processed in 0.07083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