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任风远)9月5日,由《财经》杂志携手中国国际法律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法律与经济:中美法律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将法律和经济的联系作为主题,邀请美国法律界权威给中国工商企业界解读海外法律规则,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科学防范海外投资风险。 论坛主席、中国国际法律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王迎军在开幕式发言时指出,企业与国际接轨需要突破法律文化瓶颈。 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各国间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企业也开始进入海外投资、资本输出、全球经营的新阶段,企业遭遇的法律风险成为一个重大现实课题。特别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之间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法律传统的差异,企业面对陌生制度规则时不免理解隔膜和思维不适,挑战或忽视法律程序会有很高代价。近期有些海外司法事件成为一时舆论热点,从制度到操作层面,对两国政策导向和投资决策氛围不无影响。 新兴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突破法律文化瓶颈,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实现自身发展。“法律与经济:中美法律高峰论坛”上,中国国际法律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王迎军律师主持解析了十年来中美最具影响商业法务案例,总结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遭遇过很多法律风险方面的案例,除了一定的政治因素以外,更多的是不了解所投资国的法律和文化,不懂得与所投资国官方和相关社会组织有效沟通。只有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法律和文化,尽量用对方接受的方式沟通,才可能有效缩小这种差异,防范类似风险,杜绝不必要的损失。 David O. Carter法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郑若骅主席、美国十大诉讼律师之一的Andrew J. Levander, 长期关注企业海外反腐败法的Derek Adler律师等借鉴司法案例和法庭判例从各自角度提供了意见,深度剖析了经典事件中背后行为根源,明确全球扩张时熟练适用当地法律是依法保障自身权益的前提,只有基于现行的法律,彻底了解纠纷的解决方法,才能懂得如何减少或避免纠纷,两国间的经济交往才能持久繁荣。 深入了解中外不同的法律和文化,做到既从商业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现实中的经济和法律问题,这是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的基本路径。中资企业走出去投资购并、海外上市、跨国经营涉及当地的市场准入、资本购并、金融财务、知识产权、贸易、劳工、环境等一系列法规。为此,“法律与经济:中美法律高峰论坛”专门设立四场专题讨论,精确聚焦于房地产资源、企业购并、金融财务和知识产权保护这四大业务领域,资深律师和企业资深法务人同台对话,沟通专业法律议题。具体帮助解决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文化方面的问题,提高专门领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普及实用的法律规则手段。 第一届“法律与经济:中美法律高峰论坛”的顺利闭幕为中外法律界工商界的交流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据了解,论坛今后将定期举行,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和公司法务合作打造长期交流平台,为中国国际化经营继续提供智力支持。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16:20 , Processed in 0.07041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