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举办知识青年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4-9-24 11:40| 发布者:cphoto| 查看:4639| 评论:0|原作者:黄建华|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70岁的老知青丶该活动发起人吴万崧讲话。IMG_8632纪念活动老知青代表分别向福永街道老协舞蹈队丶罗湖区螺岭蓓蕾舞蹈队颁发“献出欢乐舞 共圆美好梦”牌匾。IMG_8725纪念活动老知青代表向各社区居委会颁发“亲同故乡 ...

70岁的老知青丶该活动发起人吴万崧讲话。

纪念活动老知青代表分别向福永街道老协舞蹈队丶罗湖区螺岭蓓蕾舞蹈队颁发“献出欢乐舞 共圆美好梦”牌匾。

纪念活动老知青代表向各社区居委会颁发“亲同故乡 农友浓情”牌匾。

纪念活动邀请深圳市罗湖区螺岭蓓蕾舞蹈队表演的舞蹈节目《感谢春天》。

今年64岁的老知青鲁翠英展示她上山下乡时的青年时代老照片。

老知青鲁翠英与一起上山下乡的老知青们欢聚在一堂。

由福永街道老年人协会舞蹈队表演的舞蹈节目《相约北京》。

有关领导和嘉宾与老知青们合影。

原三围大队知识青年下乡五十周年活动现场。



         中国摄影在线深圳讯 40年前,一位巨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号召青年学生到农村去,到农场去,到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重温往日的峥嵘岁月,共叙五十年的知青情怀。由福永三围老知青活动筹备组组织于9月18日在福永龙腾堡三楼举行了“原三围大队知识青年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福永街道办事处郭志光副主任丶后瑞社区居委会书记黄伟颂丶纪念筹备组组长吴万崧丶原三围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黄金友丶广州知青代表林伟恩等出席并讲话;138名老知青参与了活动。
         “从此,距地担当起历只赋予的特殊使命,从距地接受左民族复兴的患难与共。知识青年,被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群体名称,它代表了思想、信念、追求和激情。它象征着坚韧、执着、奋斗和牺牲。岁月沧桑,物换星移,一群一群两鬓斑白的老知青带来了今日的泪水和欢笑,让我们一起欢聚一堂,纵情地欢跳吧。”主持人报幕说。
         活动中,组织方邀请深圳市罗湖区螺岭蓓蕾舞蹈队丶福永街道老年人协会舞蹈队丶福永街道曲艺社等分别表演了舞蹈《感谢春天》丶《荷香飘鹏城》丶《相约北京》丶《中华全家福》及曲艺《赞万福广场》,并向福围丶兴围丶后瑞丶草围丶三围等社区居委会领导颁发“亲同故乡丶农友浓情”牌匾。
记者走访了四名老知青:
         1、吴万崧(原怀德醒狮队师傅,一生喜欢练舞,现在怀德醒狮拿到全国冠军走出国际,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留居深圳西乡后瑞社区上山下乡知青,回顾50年前的今天,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广州越秀区来到当时的“三围大队”这片广阔天地,那时候环境十分差,根本无法形容,居住的地方上无片瓦,下无一块砖,夜晚没有电灯,煮饭没有淡水,在这艰苦岁月里,与当地群众一起打拼耕作。
         后来,有了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后,整个基围人民带来了福星,住上楼房,群众收入增加,进入一个现代化新城市。
         2、杜纯耀:原广州下乡知识青年
          回忆当年下乡,知青下乡多少是有点问题,很少是自愿的,既然到了农村当然就要安心工作,我们到了三围后,运用自己的知识,在当地办起了识字班、唱歌班,当时的日子过得好苦,我们曾经说笑,如果是从三围让我打滚回广州,我也宁愿打滚回广州。可是现在经过十多年的生活,对整个知识青年起了很大的作用,好处:一、身体比较好,结实;二、精神开朗,克服困难(当时下乡这么苦的日子都过了,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三、能与人为善,大家一起团结,互相帮助。这十几年的知青生活,不但影响了一辈子人,对下一辈也影响到,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踏实做人、不求大富大贵,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一个印象好深的,就是当时我们知青里有6男3女都成为了当时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在当时的劳动者里是占了很大的比例,记得一九六几年的驻军撤走的时候,留了一大块地,大概是70多亩左右吧,当时由于生产力不足,再加上压力大,所以都不想要这块地,梁书记就问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重担接下来,后来9个知青商量了后,决定全力支持生产地,当时还开了全体人员大会,在大会上受到了表扬,结果这70多亩地都归回了生产队,到现在你想一下,以这边的地价,现在的70亩地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呀。
         3、鲁翠英:福永街道老年人协会副会长,五星级义工
我1964年刚踏出学校的大门,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9月18日,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插社到原福永人民公社三围大队第68队落户,当时与贫下中农三同,同食、同住、同劳动,弹指一挥50年,光队飞逝,忆当年披星带月,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战天斗地,赤脚走路,五谷不分,2工分都争不到,迎来了多少的苦与乐,留下多少汗和泪,这群孩子除当年有个别人成为社会精英外,大部分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过着布衣暖菜根香的平淡日子,患难中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大家都觉得即来之则安之,五十年光阴飞逝,这群知青当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现在都是年逾花甲或古稀了。
         4、李慕黎,女,原知青大队负责人
         我是在城市生活的,刚来农村什么都不懂,不懂得生火煮饭,记得第一顿饭,做得半生不熟的,晚上又没有灯没有火,外面的狗又叫得狠,几个女生就抱在一起哭。还记得那时候穿鞋子走在泥路上,结果陷进泥里找不到鞋子啦。写信都是要用火水灯,趴在桌子上写的,那时候的环境真的好艰苦,后来感谢邓小平爷爷,就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的生活就开始有了改变。现在我与当地人成家立室,儿孙都毕业入党啦,家庭很幸福,感谢党。
         中国摄影在线记者 黄建华摄影报道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3 02:30 , Processed in 0.0210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