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西安10月10日讯(通讯员赵桂军)日前,从巴西里约热内卢传来消息:在FIDIC年度工程颁奖典礼上,由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参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荣获2014年度“全球杰出工程”大奖,这是全球首个获FIDIC大奖的地铁工程。 二号线长20.62千米,设17座车站,是世界上首个在黄土地区修建的地铁工程,夺得FIDIC年度工程最高奖,缘于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等参建单位以“不辱使命、不留遗憾、建设一流地铁”为目标,攻克了“黄土、地裂缝、古建筑”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解决了“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现代科技与历史传承”的矛盾,诠释了现代工程与中华文明5000年文化、历史的完美融合。 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承建的二号线三项工程颇具代表性。市图书馆站至大明宫西站区间遵循“管超前、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强支撑、勤量测”的原则施工,采用了先进数据采集系统、土压平衡法、混凝土环状管片砌筑法工艺。大明宫西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采用了wss注浆、长距离定向管棚、水泥搅拌型钢桩、淤泥质地层中劈裂注浆等工艺。三爻至凤栖原区间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以上工程克服了黄土地质、穿过地裂缝及不同隧道断面型式的转换、路面交通疏解压力大等困难。 面对二号线黄土湿陷性难题,建设者们采用“加大埋深避绕、提前降水固土、地基处理治理、管线风险排查”等一整套设计施工方法,填补了黄土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技术空白,编制了修筑技术指南和行业规范规程,推动了全行业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二号线穿越西安14条地裂缝中的 11条,建设者们系统预测了地裂缝的百年设计变形量,确立以适应地裂缝变形为主的处理原则,采用“局部加强、预留净空、分段处理、柔性接头、先结构后防水、可调框架板”等综合措施,成功解决了此项技术难题,实现结构安全、运行平稳、不漏不渗,修建技术国际领先。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二号线穿越北门城墙、钟楼和南门城墙。为保护文物,参建单位小心绕避文物建筑变形敏感区,采取双向绕行并加大埋深;区间隧道选择盾构掘进工法;加固钟楼和城墙地基;地铁轨道铺设无缝线路,采取国际最先进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以减小影响;对施工中发现的事先未勘探文物遗迹,准备了紧急预案。 大明宫西站等17个车站运用石材、砖雕等传统材质和煅铜、不锈钢等现代材质,设17面人文景观墙,配以朱雀、唐三彩等传统文化标识,显示出古代驿站、体育运动、大唐盛世、秦风秦韵,或现代商圈的古风新韵,连起一条璀璨的地下艺术长廊。 该地铁作为百年工程,地面选用耐磨的花岗岩石材,墙面选用了国家推广的新的节能环保材料,内部使用了A类阻燃材料,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和次生灾害。 二号线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开通运营3年来已累计运送旅客1.7亿人次。与地面交通相比,二号线每天可减少污染物排放6.11吨,至2013年底已累计减少排放5093.6吨,仅此一项带来的环境效益就达13.5亿元。 图1、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承建西安地铁二号线市图书馆至大明宫西站区间,图为起点市图书馆站。(赵桂军 摄) 图2、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承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大明宫西站。(赵桂军 摄) 图3、西安地铁二号线大明宫西站文化墙。(赵桂军 摄) 图4、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承建西安地铁二号线三爻至凤栖原区间,图为起点三爻站。(赵桂军 摄) 图5、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承建西安地铁二号线三爻至凤栖原区间,图为终点凤栖原站。(赵桂军 摄) 图6、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承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三爻至凤栖原区间。(赵桂军 摄)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3 05:56 , Processed in 0.0193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