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讯(方开礼、记者夏斐然)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重庆及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它是西南和中部地区1.5亿说四川话,人口民族(汉族、土家族)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 川剧表演艺术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表演内涵丰富。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做、念、打别具功夫。“变脸”、“吐火”、“水袖”独树一帜,被称之为“国粹”。 变脸技艺让人为之惊叹,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再加上器乐帮腔烘托,蕴含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琵琶记》等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解放后川剧艺术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剧坛上举足轻重,光照-方。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如《孔雀胆》、《柳荫记》、《梁山伯与祝英台》、《荷珠配》等,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炉火纯青的演技,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被刻画得准确请晰,细致入微,神形兼备,近乎化境。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 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四川省川剧学校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改革开放以来,川剧表演艺术得到不断恢复、发展和创新,推出了一大批新创作剧目,如《易胆大》、《尘埃落定》、《金子》、《李亚仙》、《夕照祁山》等,获得国家级优秀剧目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如今,古老的川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甘落后。川剧票友会以多种形式活跃在微博上,川剧与微博的结合,让网友从微博上就能感受到演出现场。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促进了川剧的繁荣与发展。 重庆涪陵也是川剧表演艺术地方之一,人们喜庆的时候总会请来川剧来表演一下。今年6月由国家二级演员、原涪陵川剧团团长孙宗燊改编、导演的涪陵本土川剧《夏天官与蔡龙王》在涪陵大剧院首次公益演出,为2000余名涪陵观众带来一场免费的川剧盛宴。原涪陵川剧团团长孙宗燊还把川剧带进长江师院,在长江师院进行讲解…… 涪陵区戏曲艺术团每年十余次组织川剧进社区、农村、工厂、学校、部队演出活动。涪陵区曲艺戏术中心还自己办有一个20-100人的长年少儿培训班,使少儿和大学生们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日前正在努力把涪陵川剧申报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使涪陵川剧重放光彩。 为此,建议发行-套川剧表演艺术邮票,以四枚邮票为宜,分别表现川剧的变脸、吐火、花脸、旦角,全面代表川剧的特色。以提高川剧的知名度,为更好的保护川剧,宣传川剧、推广川剧做出积极贡献。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3 05:56 , Processed in 0.0193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