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三明山城的天气渐渐变的开始有些凉了。慢步在沙溪河畔健身小道上,只见暗香涌动、金菊竞放、微风吹拂、桂花飘香,……。 远在阳澄湖里游荡的螃蟹也到了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节。多少年来,品蟹、赏蟹、咏蟹、读蟹已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精彩的部分。通常,人们都把大闸蟹比作味中极品,因为它具备了美食所必备的色、香、味、形、质。过去,在风雅的古人眼里,这时节可是最潇洒最具诗意的,就莫过于手把螃蟹,面对一轮皎洁的秋月,在楼堂馆所的晒台上、花园子里饮酒看花、分韵作诗了。 螃蟹分雄蟹(尖脐)、雌蟹(团脐)。雌蟹黄多肥美,雄蟹油多。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的一句“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将螃蟹的鲜美尽述其中,阳澄湖蟹又称大闸蟹,是上海、江浙一带美食者的最爱,据说这种蟹会迁徙到海水与淡水的交界处,在这里的围子附近产留卵,因此被叫做大闸蟹,又有说法指大曾蟹因阳澄湖有一著名的闸口而得名。 今年10月14日是女儿农历生日,一大早女儿就嚷嚷起来,为了表示庆贺,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要吃大闸蟹!明代文学家张岱就曾说食大闸蟹“不加醋盐而五味俱全”。随着肥美的螃蟹到了丰收季节,阳澄湖大闸蟹又开始在各地“横行”。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不仅体形健硕,脚爪有力,而且个个都随身携带着“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一边庆生日、一边饮酒、赏菊赋诗,那意境恐怕只能用大师们的水墨画来表现。而吃蟹那种风雅之气却又非水墨画所能传递,更非无心之人所能感受。 很快,中午的餐桌,一盘蒸得热腾腾红得发黄、黄得发红还闪着油光的大闸蟹端上餐桌,再配上一碟醋中漂着细细小小姜末的镇江米醋,一壶温好的绍兴黄酒与厦门高粱酒,呵呵!大家不由分说动手动脚,真是“爽爽的天,爽爽的地吃开起来”,欢声笑语中,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大蟹便悄然消失。 据说,吃蟹作为一种风雅的文化享受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其风雅之气被光大开来则是在江南。其实在江南,蟹似乎从来称不上是一道大菜——顶多是男人下酒的小食、淑女的零嘴儿罢了。依我看来,食大闸蟹之所以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不真的在于它的味道就有多么美好,因为当今好吃的东西多的是,但像大闸蟹这样能历千年而不衰的,也真是罕见得很。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食螃蟹,其意原本也不在螃蟹的,而是在于那份可供渲染的优雅或自命优雅。所以,现在有些人想泡“美眉“的时候,往往会打电话对人家说:“晚上我请你去吃大闸蟹好嘛。”好像一只大闸蟹在手,人就可以立即小资起来、白领起来似的。 无论你同意与否,大闸蟹的确是秋天最不可错过的美食! 福建省三明市旅游局 梅国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9-13 06:03 , Processed in 0.0196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