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语境下的中国青年摄影家塔可

2014-10-20 15:06| 发布者:cphoto| 查看:847| 评论:0|来自:影像中国

摘要:10月16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14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信息资源部承办的系列讲座活动在中华世纪坛地下一层数字艺术馆3号影厅举办。上午9时,摄影师塔可携《浅谈当代美国艺术摄影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主题讲座闪亮登场。就像世 ...

 10月16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14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信息资源部承办的系列讲座活动在中华世纪坛地下一层数字艺术馆3号影厅举办。上午9时,摄影师塔可携《浅谈当代美国艺术摄影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主题讲座闪亮登场。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不尽相同,虽然我们无法复制别人的生活,但却可以通过旁观来进入一个足以引起共鸣的精神世界。当代美国艺术摄影可能离现代中国青年一代的摄影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我可以中塔可的讲述中感受到在两国文化交织的环境中成长进步的他的感悟。


       塔可的个人经历也很丰富。他是中国美院教育的“逃兵”,先是考上中央美术学院造型专业,却在中途放弃了学习。离开美院以后他先在欧洲学习设计、导演等艺术门类,随后转入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两年前,他毅然回国,选择在国内继续着自己的探索。游学于西方的塔可却一直没有放弃本土精神的立足点,对于中国古典人文情怀的关注在空间距离的拉远以后反而在心理上更加亲近,塔可采用摄影文化考古的方式重返了《诗经》中所描述过的地点,并且用极具个人色彩的图像语言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他依靠摄影来进行文化寻根的举动获得了多方的赞誉,他举办的个展以及几本摄影出版物的推出让塔可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


       塔可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使他成为中国青年摄影师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小编很欣赏《诗山河考》这个作品,也是这个作品让塔可获得多项奖励。奖项所带来的光环,并没有遮蔽塔可在摄影语言探索上的眼睛。他以一种游历的方式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地理进行了具有个人语言的拍摄,他的拍摄方式虽然计划缜密,技术严格,但也面临着诸多质疑。传统中国文化与他所接受的西方摄影教育被同时糅合在作品中,这样的结果使得他的作品在淡泊与凝重、轻逸与厚实,东方与西方之间游移着。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语出《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塔可自述:春秋时期卫宣公和两个儿子的故事。他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但当时是长子继承制,于是卫宣公便派长子从卫国出使齐国,并派刺客将其在半路杀死。小儿子知道后,故意将哥哥灌醉,代其上路。刺客以为他是大儿子,便将其杀死。等到大儿子醒来时,知道弟弟被杀,便追上刺客,告诉他们杀错了。刺客遂将他也杀死。图中此地就是故事发生之处。我在取景时将马首去掉,希望在影像中也能感受到这个故事。

《河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语出《国风·周南·关雎》)

  塔可自述:现在看这个地方,还是很苍茫,河中的沙洲现在依然能见。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当时的意境。

 

 

 

《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语出《大雅·文王之什·灵台》)

  塔可自述:周武王打败纣王以后就想在镐京建皇宫。建皇宫的同时也要建观测天文的天文台。图片中便是那个天文台的现状。但现在成为了一个尼姑庵。

 

 

《无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国风·秦风·蒹葭》)

  塔可自述:读《诗经》时,这句诗句很美,总是给我一种神秘感。到了那个地方没有文字想象中那么富有诗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11-12 05:56 , Processed in 0.0180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