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鲁甸救援》组图之一 红鹰摄影
一等奖《生命对接》组图之一 受访者供图 记者 段伟朵 阅读提示|11月22日,2014“红十字·赞能杯”摄影比赛颁奖活动在洛阳举行。其中,组图《生命对接》获得一等奖,其背后隐藏着的感人故事也浮出水面。 【现场】200余幅作品,彰显红十字精神 在22日颁奖活动现场,洛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涂伯乐与洛阳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等为获奖人员颁奖。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洛阳市红十字会和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办,旨在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摄影大赛自3月份开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的支持,纷纷踊跃投稿。广大摄影爱好者用独特视角、多角度、全方位,记录下了真实感人的瞬间,截止到10月15日,主办方共收到参赛作品图片200余幅。 随后,经过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7名摄影家严格评选,洛阳市妇幼保健所李万江拍摄的组图《生命对接》获得一等奖。 【故事】用镜头记录“生命对接”,揭开8年前一段感人故事 “这些图片并不是同一时间拍摄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间隔了两年的时间。”此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是李万江所拍摄的组图《生命对接》,共4张图片。随后,记者联系了获奖者李万江,他向记者讲述了这组图背后的故事。 杨春萍是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一名普通的产科医生。2006年5月19日,她和该中心近百名职工加入到造血干细胞自愿捐献者的行列。同年12月28日,杨春萍接到洛阳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她与郑州一名18岁的白血病男生骨髓低分辨配型成功,需再抽血样进行高分辨配型,问她是否愿意。这名患者还是一个学生,植入造血干细胞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家里的几个同胞兄弟和他配型都没有成功,其父母就到中华骨髓库中寻找,几经波折,找到了杨春萍。 在中国,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与患者的低分辨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能够配型成功非常不容易,杨春萍几乎没有考虑就同意了。2007年4月,结果出来了,高分辨配型成功。随后,杨春萍义无反顾来到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这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延续生命。作为洛阳市首位女性、首位从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的义举受到省市媒体的连续报道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07年6月1日,开始采集“生命的种子”,历时3个多小时,总循环血量达10000毫升,相当于杨春萍全身血量两倍以上;随后,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造血干细胞顺利输入患者体内,完成“生命对接”。两年后,也就是2009年6月1日,重获新生的患者与家人专程赶到洛阳,向“杨妈妈”谢恩——作为整个活动的见证者,李万江用镜头静静地记录了这一切,揭开这段多年前的感人故事。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11-12 19:41 , Processed in 0.01677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