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十年主题回溯当代摄影十年(图)

2014-11-26 09:11| 发布者:cpnoz| 查看:796| 评论:0|来自:南方日报

摘要:  段煜婷(微博)认为,第四届的主题“我的照相机”对当时中国摄影界浮躁之风有一定的影响,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年。黄津 摄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10年来,每年的主题都不同,有“我的照相机”这样的大白话,也有 ...
段煜婷认为,第四届的主题“我的照相机”对当时中国摄影界浮躁之风有一定的影响,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年。黄津
  段煜婷(微博)认为,第四届的主题“我的照相机”对当时中国摄影界浮躁之风有一定的影响,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年。黄津 摄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10年来,每年的主题都不同,有“我的照相机”这样的大白话,也有“观察与被观察”这样充满辩证意味的哲语。10年来,这些让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的主题,是如何确立的,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

  记者: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每年的主题都不同,10年来这些主题是如何设定的?

  段煜婷:摄影年展每年的主题都是随着国际摄影特别是国内摄影的发展而设立。中国的摄影节,首先要以国内社会和文化背景思考问题,同时兼顾对摄影文化中不断产生的问题的动态关注。

  比如第一届主题。在2004、2005年时,国内只有2001年创办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而南方是没有摄影节的,我们想做一个有别于国内、而且更具活力、更具创造性的摄影展,这些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既然我们决定在南方创办一个摄影节,就应该更有当代性、探索与实验性,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国际化的、最专业的摄影展,最终成为中国当代摄影最为重要的展示平台。

  而我们最终确定连州这个地方,是因为其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南方小城市独特的美,希望在这里有一个新的起点,因此确定了第一届的主题“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

  记者:“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有着什么特殊意义?与第十届主题“再造奇遇”是否有着前呼后应的关系?

  段煜婷:“从连州出发”说明我们的摄影展是真正立足在连州这块土地上的。从连州出发,又回到连州,更是意味着把连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现象推向外部世界,让世界用新的眼光来认识连州。

  经过10年的倾力经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并以学术见长的重要视觉艺术盛会。十年前能在这样一个山区城市创办摄影节,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第十届的主题“再造奇遇”有多重意义:一方面,粤北小城连州与摄影的结缘如同奇遇;另一方面,摄影本身也相当于摄影师发现世界的奇遇,尤其是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摄影作为一种后媒介将展现出较传统艺术媒介更为强大的力量,呈现出另一种意义的奇遇。

  记者:哪一届年展的主题让您印象最深刻?

  段煜婷:第四届的主题“我的照相机”,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因为当时中国当代摄影界被市场大氛围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变成了迎合市场趣味,这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作品过于浮躁,没有真正的底蕴。而这届的主题恰恰是主张摄影家回到“我”的独立立场,回到通过“照相机”直面和见证今天的现实和人生境况和感觉中。

  这年还有一件在艺术界来说非常轰动的事情,就是请来了当代艺术大亨栗宪庭。当时栗宪庭提前考察连州,他发现连州的文化底蕴深厚,连州让他想到唐代的“古文运动”,其倡导者刘禹锡曾被贬到连州,正是他与韩愈、柳宗元等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提倡复兴先秦两汉自由质朴的文风。栗宪庭苦思冥想一番,希望通过连州这个平台,向中国摄影界发出声音,让摄影回归最本质的特征,希望艺术家的创作不要忘记初心,所以提出了当年的主题“我的照相机”,让摄影师回归到相机、回归到最本初的观看本身。

  那年的主题提出来也对当时中国摄影界浮躁之风有一定的影响,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年。

  链接

  10年主题回顾

  2005年

  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

  “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的主题完整体现了首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根本意义与人文价值,也为今后若干届摄影年展定下了基本色调。希望通过这个国际性的大展,来表明一种根本的价值观:让图像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

  “从连州出发”这个实指的深层含义是:从连州出发,而又回到连州。“从连州出发”,意味着把连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现象推向外部世界。“回到连州”则意味着让世界用新的眼光来认识连州。

  2006年

  观察与被观察

  在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通过80多个展览,全面揭示了存在于图像当中的“双重性”,这“双重性”既是摄影的,同时又是经过摄影所留存于历史的。艺术家试图证明的是,图像的历史就是双重性的历史,它既指向历史的细节本身,又指向观察者。

  首先,影像立场是构成所有影像工作者的出发点。其次,立场本身取决于对被观察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摄影区别于人类历史上所有手工视觉产品的关键所在。我们正是通过这三者,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观察的原点,来认识图像与影像的。策划团队也希望通过这三者的结合来检验图像与影像工作的可能深度。

  2007年

  影子的炼金术

  “影子的炼金术”一方面重新引向1830年代,摄影术发明之初,图像在化学药剂的作用下显影并被留存之际所引发的创始性的惊奇,在影像形成的刹那,时空凝聚,世界成形显象—在今天,在这个图像增殖且泛滥的时代,这种原始性的惊奇早已沦丧。

  另一方面,这个主题也喻指了艺术家摄影创作的天赋和能力。这是一种把握时机与气象的能力,化凡庸为神奇的能力,在刹那中穿越时间的能力,为世界造像的能力。在当代艺术家的摄影实践中,这种能力被进一步转化为一种用光与影创造可能世界的实验的冲动。

  2008年

  我的照相机

  “我的照相机”强调的首要因素是“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个人,他的立场,他的独立思想,他的独立视角,以及独特的语言方式,是我们首先关注的作品准则。

  在当代艺术日益模糊各艺术门类界限的时候,尤其在当代艺术中摄影媒体成为热潮的时候,艺术家企图强调“我”在按动“照相机”快门的霎那间,与“转瞬即逝的现实”的独特关系。对人生对日常和非日常生活的见证,也许永远是摄影艺术不可替代的语言魅力。从这种意义上,强调“我的照相机”,是想与当代艺术中大量的挪用、摆拍、拼接、篡改的取巧风气保持距离。

  2009年

  在场与再现

  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视觉现代化的历史,并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摄影作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视觉手段,不仅满足人们对真实的期待,而且在不断寻找真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越来越社会化的传播终端。作为终端,就是说摄影库存了我们的生活历史和现实想象,由此形成人类追寻自我认同的参照。这种参照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它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呈现的能指,事物同时占据时空两个维度;第二,它是创作主体向往“绝对在场”的媒介,事物的再现又是一个暂时状态,被再现的在场通过与受众的协商或合谋释放出能指的差异。

  2010年

  这个世界存在吗?

  长期以来,中国的摄影界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语言被划分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前者只有在为后者“服务”时才获得其合法地位。不管是以“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名义,还是以所谓“语言革命”的名义,摄影作品的功能都被缩减为传达某些观念的工具。表达的品质被撇到一边,摄影成为奴仆,毫无尊严可言。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摄影在我们和世界之间制造了一层虚幻的屏障。

  本届摄影节以“这个世界存在吗?”为题,正是希望通过所有参展的作品来展示这些摄影家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穿越语言,去重构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强烈、更加具有意义的世界。

  2011年

  向着社会的景观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景观”的概念在讨论当代美国摄影时反复出现。虽然这个概念从未被清晰地界定,也从未与一群可被归类的摄影师有关联,但仍然把注意力引向过去五十年来美国摄影师最专注的主题之一。

  如果现在思考一下今年在连州摄影展展出的美国摄影师作品,我们很可能发现“社会景观”这一概念持续和微妙的发展。“社会景观”不仅存在于现实世界,也存在于因特网的数码空间。

  2012年

  故事,离真相有多远?

  影像与世界融为一体,不论善恶,不在乎摄影的好坏。在摄影最终的大量产出中,能剩下的只有故事的妥帖性以及它们在人们的记忆中的持久性。这就是摄影的叙事。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的成品,都与生活联通。

  所有摄影的唯一真实性,就在于具有彻底改变习惯的能力,因为它使我们显得更美,更不朽,更庄重,更富有洞察力。摄影的影像所提供的,并非世界的假象:它模仿着总体,并以缺失来自娱。浮现出来的观念被系列影像所产生的无休止的叙事断面所扰乱。在叙事的结尾,意义并未被揭示出来:意义对叙事的渗透和穿越,有时是一种自我牺牲。故事的美好即在这里,即话语集合了形式的多重角度和矛盾性质。

  2013年

  告别经验

  在艺术逐渐沦为生产的时代,不得不打起全副精神,来应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状况。美术馆、双年展、艺术节等主要艺术权威评判体系在当代正受到不断的批评和诟病,艺术机构正在被无孔不入的商业所侵蚀,同时,也被艺术自身的历史所压抑。

一方面,摄影家感叹不知该如何前行,很多人只是在不断地重复自身,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很多叙述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已经给自己储存好了趣味、分辨好的和坏的这一套标准,当他向外看的时候,如果看到的东西不能和他产生共鸣,就很难再想看。而某种程度上,当看到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就已经被影响了。

  2014年

  再造奇遇

  罗兰·巴特有句话叫“摄影如同奇遇”。本届以“再造奇遇”为主题是因为就摄影发展和连州本身,都在过去的历史中遭遇了奇遇。一方面,在百余年的摄影历史中,摄影家都在寻找、发现奇遇,每一张照片都可以说是发现世界的某种奇遇。另一方面,连州小城10年前创立了国际化的摄影节,希望10年后再创造它的奇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2 13:35 , Processed in 0.07196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