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抢修 罗智勇/摄 ■巡线作业 罗智勇/摄 ■美丽夜色 夏杰/摄 ■电网乐章 李洪堆/摄 ■壮志凌云 罗智勇/摄 ■美丽灯光 塘厦之夜 杨丽莹/摄 【开篇语】 时代在进步,电力在发展。“供电杯”摄影大赛暨走近电网系列活动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本报将搜罗活动中不同个人及家庭的故事,他们有的是拍摄电网发展资深摄影“发烧友”,有的是长期参与“电力课堂”的家庭,有的是东莞首座3C绿色变电站的电网员工,也有来自节能展示厅的第一代讲解员,同时,一连四期通过图文诉说关于电力种种故事,以图为记,以文为记。 【摄影“发烧友”勇叔的电力告白】 镜头记录电网发展,我还想跟踪拍摄“电力工人一天”,想更加近距离地跟踪拍摄,更加真实地记录他们的工作状态,让我们身边的人都能了解这群电力人。 2013年6月18日,接近中午时分,气温像微波炉一样开启了“高火”的烧烤模式。在东莞虎门高铁站附近一座山岗的高压塔下,地表在阳光直射下冒出腾腾的热浪,温度计几乎要爆表。高压塔下,电力员工正在一丝不苟地拿着红外线测温仪给高压线路测温。 山岗不远处,是一群“追随”着电网的摄影发烧友,抢占各种有利位置抢拍电力工人忙碌的工作场景,50多岁的勇叔就是其中一位。从东莞供电局组织策划摄影大赛暨走近电网系列活动已有三个年头了,每年的活动勇叔都没有落下,他专注地记录东莞电网的发展和电力工人的辛苦画面。让我们跟随勇叔的那台单反相机,一起来看看镜头中的东莞电网是什么样。 抢修工人顾不上吃饭忙抢修 乐观开朗的勇叔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这些年来拍摄电网的有关照片。勇叔打开电脑,连上数据盘,随着一张张老照片的弹出,时间迅速倒流,定格在去年9月的一天。 当时的画面场景是这样布置的:一名名身穿蓝色工服的电力工人,腰间系着安全绳,正攀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拿着工具忙碌着工作。 勇叔看着这张照片回忆说,这是2013年9月25日中午拍的。那天,他路经莞城老城街区,听见远处有发电机马达声响,突然想起周边的店铺很可能是停电了。于是循着声音走去,果然看到已有电力工人正在故障点抢修电路。 “我为了拍他们工作的场景,从上午11时多拍到中午1时多,饿得肚子咕咕叫。可是他们中途除了喝点水,都一直在工作,忙得汗流浃背却没有人说停下来休息,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早点恢复供电。”勇叔说,这些电力工人责任心强,出乎他的意料。“以前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和拍摄过,这一次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了电力工人忘我工作的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群值得敬佩的人。”勇叔这组照片后来参加第二届供电杯摄影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电网就像四通八达的高速路 在板桥变电站,一座座挺拔的高压塔,一条条细长的高压线正将电力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旁边一条宽敞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电网、公路巧妙的构图,东莞的电网和路网一样四通八达。”勇叔感叹东莞电网近年来的迅猛发展。 勇叔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东莞的企业迅猛增长,用电量十分紧缺。“我当时的公司就花了上万元买了一台发电机。”勇叔说,因为那时拉闸限电太频繁,不得已花血本买发电机自己发电,很是心疼。 “现在我们的企业就不用像我那个时候一样了,以前讲节约用电是因为不够电用,必须少用电,现在节约用电的概念是低碳环保的意思。”勇叔说,电网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感触。 光与影带来精彩夜生活勇叔有个常年养成的习惯,外出的他随时会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寻找创作灵感和画面。 莞城区的东门广场,夜晚的景色在明亮灯光的衬托下,一群踩着滑轮的小朋友正欢快地呼啸而过。一圈圈练习着滑轮的小女孩和小男孩们,你追我赶,每当赶超一个人,周围围观的小伙伴们就发出快乐的加油声。勇叔的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记录下这欢乐动感的瞬间,光与影完美的结合就是这么简单。 视线一转,勇叔的镜头又对准了莞城西城楼,此时的西城楼也被各种灯饰装扮得雄伟壮观。历史在沉淀,时代在进步,这座城楼也静观着东莞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9 07:08 , Processed in 0.07245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