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丽娟 梅子 三枚鸡蛋、几朵蘑菇、一张没有来得及整理的床,竟然也能成为一幅颇具艺术美感的黑白照片。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不是现代艺术家的探索,而是一百多年前摄影先驱们留下的原作。 近日,历时两年精心策划,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精心打造的国际摄影典藏系列之“乘物游心——1839-2014直接摄影原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引得观者如云。展览试图以53位国际摄影家的200余幅摄影原作,呈现175年国际摄影史中“直接摄影”这一艺术流派的脉络和发展历程,成为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早期摄影:以纯艺术为目的 崇尚“画意之美” 游走于一幅幅照片之间,人们仿佛回顾了长达175年的世界摄影史。本次展览是中国第一次对世界摄影史的溯源,是国内迄今为止原作数量最多、历史脉络最清晰、艺术结构最紧密的国际摄影展览。展览以直接摄影这一流派为主线,分为三大篇章:对等与再现(1839-1917);自在与灵光(1917-1977);融合与思变(1977-2014)。以图为史,探讨以纯艺术为目的的这一摄影流派的诞生、流变与发展。展览以摄影术发明人之一的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的原作为起点,经由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时期以及画意摄影、直接摄影流派的产生,止于当代直接摄影流派的当代摄影名家,目的是呈现摄影从单纯图像记录到形成自身独特媒介语言和审美价值的过程。 走进展厅,第一幅照片《植物的印象》就勾起了不少参观者的兴趣。这张巴掌大的照片完成于1839年,远看只是一张微微泛黄的纸片,仔细观察才发现,照片上依稀可见白色的植物轮廓。原来,这是摄影术发明人之一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最早的摄影作品之一,由于当时摄影技术还不够成熟,照片清晰度并不高。随后展出的作品,也与人们印象中纪实的照片相去甚远。比如,摄于1880年的《查尔斯·达尔文》,被摄影家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特意拍出轮廓模糊、柔和的效果;“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创作于1905年的《人生的两条路》,则采用32张底片拼贴的方法,在构图上模仿了画家拉斐尔的巨幅壁画《雅典学院》。 “从第一部分作品中不难发现,以纯艺术为目的的早期摄影家,经常通过拼贴底片、故意减少曝光等技术手段,拍出像绘画一样的照片,即‘画意摄影’。”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直接摄影”正是相对“画意摄影”而言的,这一流派强调直接呈现拍摄对象自身的艺术美感,不使用间接、人为的效果对拍摄对象进行改变。 “直接摄影”呈现175年摄影史 100幅国际摄影原作捐赠我国 展览第二部分,则着重呈现了“直接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安塞尔·亚当斯的《半圆山》、依莫金·坎宁安的《木兰花》、博蒙特·纽霍尔的《壁炉架》等,虽然都是简单的黑白风景或静物,却呈现出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第三部分则聚焦于“直接摄影”在当代的变迁和发展,迈克尔·肯纳、基姆·韦斯顿等当代摄影名家的作品均有呈现。值得注意的是,展览还首次梳理出了53位参展艺术家之间或师承、或家族、或伴侣、或挚友的脉络关系,并以树状图的形式进行了清晰呈现。 展览期间,艺术家、基金会及收藏家将100幅国际摄影原作捐赠给国家,吴为山馆长代表中国美术馆接受了捐赠。捐赠作品涵盖摄影发明人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绝世原作及安塞尔·亚当斯《月亮和半圆山》、爱德华·韦斯顿《青椒30号》等摄影史经典名作。这批作品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在世界摄影史上重要摄影艺术家原作的收藏空白。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秘书长迈克尔·普理查德博士对展览如是评价:“这个展览的意义是非凡的,这样的摄影展即使在欧美国家美术馆也是非常难得的。”艺术已然冲破国界,为全人类共享。 “乘物以游心” 西方与东方的思想融合 吴为山馆长介绍:摄影术自19世纪中叶传到中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公众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好奇、追问与探索也成为一种自然的需求,这也使得人们更加珍视过去时光所留下的影像。为满足公众对摄影艺术的需要,该馆继“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后,将视角转向国际,策划了“国际摄影典藏系列”,以期推动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和收藏发展,建设一座集中外影像收藏、陈列、展览、研究为一体的美术博物馆,对人类保存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至今,完成了从科学技术到表达艺术的重要转变。起初,摄影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实用功能,摄影师为人们拍摄肖像以替代绘画,拍摄图书插图以力求表述文字难以言喻的形象,拍摄重大事件以作为报道记录等。然而,艺术领域中,摄影从实用到成为艺术家族的重要一员,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直接摄影”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摄影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支艺术流派,它让摄影艺术重心从欧洲转移至美国,以至成为在20世纪对摄影艺术发展影响最为广泛的艺术流派。用F64摄影小组宣言中的一句话来解释“何谓直接摄影”最为恰当:“摄影艺术形式应当为一种简单、不加矫饰的‘再现’”。这一思想正符合了中国古代经典《庄子》里《人世间》中的名句“乘物以游心”。“乘物”意指遵循事物本来的样子,“游心”则理解为精神和思想的自由与解放。直接摄影将西方艺术主张与东方哲学思想完美契合,它的本质就是艺术家应该以直接的、纯粹的摄影手段去拍摄,表达自身的主观思想和艺术特质,这一点又恰恰符合“游心”的境界,因此“乘物游心”是直接摄影流派在东方最恰切的艺术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