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开创公益新形式(组图)

2014-12-17 09:27| 发布者:cpnoz| 查看:821| 评论:0|来自:南方日报

摘要:  宏大精美的木作、色彩鲜艳的彩绘、精美绝伦的雕刻结合依山就势,得体自然的布局构就了中国古建筑的瑰宝。然而,千百年来沧桑巨变,岁月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面临着腐蚀、坍塌甚至被盗的尴 ...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开创公益新形式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开创公益新形式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开创公益新形式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开创公益新形式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开创公益新形式

  宏大精美的木作、色彩鲜艳的彩绘、精美绝伦的雕刻结合依山就势,得体自然的布局构就了中国古建筑的瑰宝。然而,千百年来沧桑巨变,岁月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面临着腐蚀、坍塌甚至被盗的尴尬境地,“如何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留住和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课题被一而再地提出。华润雪花以心怀大爱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探索和发展保护古建筑的活动,近年来以“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公益活动,在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题记

  2008年,一直在探寻保护古建筑新举措的华润雪花,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批保护古建筑的专家学者。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的合作意向。然而,我国的古建筑除了岁月和自然的破坏外,更大一部分是人为的破坏,甚至是修补带来的破坏。可见,大众的建筑知识非常贫乏。只有了解建筑的美和无可复制的价值及必要的建筑知识,人们才会主动地科学地保护好建筑。面对这样的现实,2009年,华润雪花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了“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出版计划,支持专家把专业性的建筑知识编写成通俗、普及性的读物,让中国古建筑走向大众。这收集并整理出版建筑丛书的举动犹如串起了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让更多的人欣赏和领略到了古建筑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参与这一活动中来,华润雪花配合“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的出版,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2010年,第二届“雪花纯生· 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以“普及与传承·温故而知新”为主题,共收到参赛作品6万余幅,参与活动的有15万余人。

  2011年,参赛作品近7万幅,有近160万人关注参与。

  2012年,参赛作品17万余幅,大赛网络总PV值达到1600多万。

  2013年,参赛作品高达200多万幅,共计120万人参赛。

  2014年,参赛作品达238万幅,共计136万余人报名参赛。

  ……

  加入到华润雪花的公益队伍中的人逐年增多,正如华润雪花所期望那样,始终心怀大爱种下的一颗种子,必将成长为公益的参天大树。

  正确引导 传递正能量

  普通民众对古建筑的了解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宣传。时至今日,虽然有很多人意识到需要保护古建筑,但是他们对古建筑知之甚少,误认为保护古建筑只是一场旅游,在旅游中拍张照,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甚至会曲解建筑及其历史。正如六年如一日地担任雪花纯生古建筑摄影大赛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曾对媒体表示:很多时候,大家怀着一种猎奇,甚至一种看滑稽的心态看古建筑,这对于古建筑本身和所有游客都是一个损失。希望媒体在这方面做出更好的宣传或者正面的引导。

  为此,华润雪花在举办“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活动中,设置了多个环节以全面有效地达成正面宣传和保护古建筑的目的。其中,针对民众对古建筑知识的缺乏除了出版通俗易懂的建筑书籍外,还每年借助活动的影响力开展几十场“古建筑公益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的建筑类专家和学者公开向大众讲解建筑知识。

  多次出任雪花纯生古建筑摄影大赛评委的清华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多次借雪花的公益大讲堂普及建筑知识,听过他的公益大讲堂的人基本能知晓古建筑的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及人文故事。曾聆听过公益大讲堂的一名大学生表示,虽然自己对古建筑很感兴趣,可是依旧难以逃脱欣赏古建筑时“拍照留念走人”的窠臼,多次听了公益大讲堂后,终于能从专业的角度科学客观地欣赏古建筑的魅力,这也是他参与公益大讲堂最大的收获。

  可见,正面引导和传递正能量,华润雪花做到了。

  用镜头保护古建筑

  对待同一座古建筑,建筑师和摄影师的眼光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摄影师们的图像当中,可以看到很多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侧面、没有想象到的画面。古建筑本身是一件艺术杰作,提供给后人不同解读的方法,和无数可以去拍摄的角度和画面。在这个反复去拍摄和阐释的过程中,个人对古建筑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同时大量的摄影照片也为古建筑的梳理和知识整理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这正是华润雪花选择以镜头保护古建筑的出发点。

  曾经连续三年获得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奖项的王轩坦言,感谢华润雪花的这个公益活动,让他发现了不一样的古建筑,让他通过镜头为古建筑的保护贡献力量。

  王轩是一名生长在安徽徽州的普通少年,徽派建筑几乎成为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像。自从参加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后,王轩发现自己平时并不太在意的那些徽派古建筑其实都是历史的诉说,那种人文的感觉丝毫不亚于“人”所带来的震撼。在雪花纯生古建筑摄影中,他通过作品将徽派建筑的装饰精髓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我住在徽州的古村落里,就生活在明清建筑的旁边,被古建筑包围着,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让我有了极强的求知欲望。我刻意找来不少关于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书籍,包括华润雪花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出版的‘古建五书’系列,都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

  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是一项时不我待的工作。华润雪花借助公益项目大声呼吁保护古建筑,借助镜头,让一个个快门留下建筑最原始和真实的图片资料,也希望借摄影让更多的人沉下心来,多去了解一些古建筑的知识,包括背后隐藏的一些文化元素。

  是探索也是传承

  华润雪花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了解和知道古建筑的价值,还要更多的人真正懂得古建筑,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传承古建筑文化,用实际行动加入到保护和让号召他人保护到古建筑的队伍中来,于是,华润雪花每年的古建筑摄影大赛都设置外拍环节,带领参与者走进古建筑,让大众对古建筑从探索到传承。

  从2009年到现在,六个春夏秋冬,华润雪花组织的古建筑外拍活动,让每一个参与者在那一刻都能沉静下来,当镜头对准那些在现代钢筋水泥围墙中“节节败退”的传统古建,更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从而真正懂得古建筑,懂得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华润雪花号召广大的摄影爱好者加入这一活动,更显得弥足珍贵。

  2013年,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外拍活动为“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带着广大影者沿着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等先辈的考察足迹,亲自触摸中国古建筑千百年所沉淀的历史烙印。“寻踪营造学社”除了追寻建筑大师的足迹,还将当年营造学社因为条件所限没能考察的古建筑纳入考察范围,如南诏文化发源地巍山古城、藏式民居建筑群香格里拉等。寻踪全程逾2000公里,丰富的古建筑摄影题材及专家讲解,或可成为继营造学社之后最为详实的川滇古建筑考察实录。

  2014年,雪花纯生古建筑摄影大赛广东区域公司将外拍地址选在了颇具岭南特色的云龙寺塔、双峰寨、南华寺、连南千年瑶寨等地,兼顾了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和人文特色。笔者有幸一起参与到此次的外拍,在千年瑶寨拍摄时,穿着民族服饰的当地人不经意的说,“外地人喜欢来拍照,其实我们不喜欢这里,夏天蚊子多得要命,我们早搬到山下居住了。”在他们眼里,这些连绵的古建筑只是旅游项目,虽然身处其中,却全然领悟不到建筑的美。当然,从纯粹生活的舒适度上讲,很多人会觉得传统的东西太老套不舒适,很多年轻人恨不得赶紧搬到住宅楼里住。

  这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国人对自己建筑的不了解。曾经就听一些人出国回来后感叹,“你看咱们的皇帝都是些土皇帝,住的房子都是大屋顶,木头门木头窗子,你看人家欧洲的宫殿多高贵多华丽。”其实,建筑不仅是具象的物体,还承载着看不见的文化。中国的古建筑代表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其所体现出来的依山就势、得体自然的布局观和山水树木的居住环境,无不体现出古人的建筑理念和智慧。

  而这种古人建筑的理念和智慧并不被广而知之,华润雪花作为一名忠实的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在这条探索与传承古建筑的理念与智慧的道路上矢志前行。

  探寻“人居合一”解决之道?

  中国古建筑的辉煌不仅仅存活在历史记忆中,更应该在当代的语境下发挥自己独特的实用、艺术、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古人总是把居住地与周围的山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寻求一种人居与四方山水空间的理想秩序。古代的勘舆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堪舆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理想人居自然环境选择的标准。与此同时,也赋予人居空间文化的意义,把人居选址与人居地的人文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古人所强调的人居理念的体现已发生变化,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在众多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显得孤单影只。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利用不同的奖项设置,激励参与者对当下生存环境的思考,促使参与者探寻古建筑与现代生活和平共处、人居合一的解决之道。

  2011年的获奖作品《乐章》就是从探寻人居合一的角度出发,展现出建筑与人的和谐之美。这幅作品拍摄的是正在修缮古寺庙的场景,修缮的人有些站在庙顶、有些在担水泥、有些在装卸材料,现代的钢筋水泥与人安放在古朴的寺庙里面,看起来格格不入,又似乎是一曲正在跳跃的五线谱,具有一番发人深思的意味,令人探寻古代建筑与现代人的“相处之道”。

  2014年广东赛区的一等奖获奖作品为《永远的精神家园》,这幅作品将连绵的古瑶寨和一个望着这瑶寨的苍老的背影放在一起,极具冲击力,让观者看到了被不断破坏和老去的建筑,也传达出那群依托古建而生的人民对自己家园老去的无奈和窘迫,从而引发对古建筑与现代生活的思考。华润雪花啤酒的代表点评此幅作品的时候对笔者表示:它很好地用镜头传达了我们企业举办摄影大赛的目的,那就是呼唤社会各界对古建筑的保护,古建筑永远是人和城市的灵魂,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希望我们企业通过对古建的摄影能唤起更多的人保护古建筑,关注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寻求古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处之道。

  一边是现代人对舒适与时尚的追求,一边是不断被毁的古建筑。华润雪花意在用镜头去探寻古建筑与现代人的相处之道,是一份从存在形态提出的思考,这种思考激发出更多的解决古建筑在现代的相处之道。

  结语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凝聚着经岁月淘洗的文化精华。保护古建筑,传承中国文化也是华润雪花的不懈追求,“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正是行使这一光荣使命的公益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每一届都给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感悟和触动,已成为国内古建筑摄影领域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不仅收获了中国各省市古建筑的影像实录,更多的是收获了参与者对建筑和文化传承的自觉,有一名连续参加了雪花古建摄影大赛广东赛区的摄影师告诉笔者,这两年他跟随雪花啤酒的外拍脚步去过不少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显示出主办方对外拍地址的精心选择,去到那里,都能通过当地的建筑体会到文明的积淀,聆听到亘古的回响,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让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的影像,更多的加入了人文的生命。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高琴女士评价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坦言,这项赛事的举办模式相当新颖。“首先参与度极高,其次直接引发摄影爱好者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有些人恨不得把老照片都翻出来进行拍照,足见对引导中国古建筑文化在公众心目中的意义是有提升价值的。”作为摄影界的大腕,高琴从摄影艺术的角度阐述了她的理解。“我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摄影者对这道凝固的音乐加以再创作时,当然要跟自然有机地结合,而能否结合得恰如其分,能否展示建筑本身所特有的美,就需要作者去深入理解建筑本身的含义,它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如果对设计者的作品没有充分地理解,其摄影作品又怎么可能打动人呢?从这个角度而言,越多的人参与大赛,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古建筑本身的含义,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随着大赛的逐年举办收到应有的成效。想必这也是华润雪花主办这项大赛的良苦用心。”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是一次规模盛大的摄影爱好者的盛宴,在正确引导和传递古建筑知识的道路上矢志前行;也是一次借摄影人之手将散落于民间的中国古建筑进行整体系统收集的过程,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让更多的人走进和懂得古建筑。华润雪花的这一公益壮举不仅用镜头见证中国文化历史和发展历程,更是在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这份力量在不断汇聚,将成为一股关于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强大的原动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5 12:10 , Processed in 0.08173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