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17日宣布,它将在19日执行第五次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时,首次尝试让火箭“精准着陆”在没有锚定的海上浮动平台上。 这家由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于2002年创建的公司当天发表声明说,作为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的一部分,此次试验的成功率最多是50%,但它“是一系列类似测试的第一次,最终将会带来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的第一级”。 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火箭都是一次性运载系统,不可重复使用。 此次试验的难点首先是让火箭平稳重返。声明说,“猎鹰9”火箭有14层楼高,在其以每秒1300米的速度上升时,要让其第一级火箭分离后平稳返回,其难度就像“在暴风雨中让橡胶扫帚平衡立于手掌之中”。 其次,火箭的“精准降落”极其困难。今年早些时候,“猎鹰9”火箭第一级曾两次成功实现海上软着陆,即火箭垂直平稳落水。但据声明介绍,要让火箭精准地着陆在一个海上浮动平台上,所面临的挑战要大得多。更复杂的是,这个平台不仅没有被锚定,大小也只有9米宽、30米长,加上翼展长度也仅为约50米。而“猎鹰9”火箭第一级的长度就达约20米。“此前测试中,我们仅希望着陆精度在10公里以内,而这次测试,我们的着陆精度要在10米以内”。 按计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于19日利用“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和实验设备。此次试验将在火箭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离后实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说,火箭着陆在海上平台的概念已存在几十年,但此前从未有过此类尝试。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其宗旨是以低成本火箭发射与国家主导的航天机构竞争,抢占商业发射市场。 ◆相关新闻 捕捉小行星 美国明年年初公布方案 据新华社电美国小行星捕捉最终方案原计划今年年底前公布,但美国航天局官员17日说,方案的一些细节还需要更多时间进一步评估,预计最终方案将于明年年初公布。 小行星捕捉任务正式名称为“小行星重定向任务”,主要内容是用一颗无人航天器捕捉小行星,然后将其“重定向”至稳定的绕月轨道上,最后派宇航员登陆。目前,美国航天局正在评估两种捕捉方案,第一种是捕捉一颗完整小行星,第二种是从一颗大型小行星表面捕捉一块巨石。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罗伯特·莱特富特当天在电话记者会上说,他16日与设计两个方案的小组开会,发现还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澄清,估计这要用上两到三周时间。因此,任务概念评估需要推迟到明年2月进行,然后再作选择。 莱特富特说,无论哪种方案,小行星捕捉任务的预算都不会超出12.5亿美元,这一预算不包括火箭发射费用,也不包括派宇航员登陆小行星的费用。相比之下,捕捉巨石的第二种方案更加复杂,但能验证更多登陆火星所需的技术,预计其费用会比第一种方案多出1亿美元。 美国一些航天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天的发布会看,美国航天局似乎倾向于第二种方案。 莱特富特还说,目前计划在2024年派宇航员登陆小行星,但这一时间表有可能会在明年2月的任务概念评估后出现变化。 此前,美国航天局曾表示,捕捉小行星的无人航天器最早于2019年发射,共有3颗小行星成为候选者,分别是小行星2011md、2009bd和2013ec20。 美国小行星捕捉任务从2013年开始实施。美国航天局认为,这一计划对美国实现本世纪30年代载人登陆火星的目标至关重要。 印度成功发射 无人太空舱 据新华社电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8日宣布,一枚载有无人太空舱的该国新式重型火箭当天发射成功,该太空舱最终在海面安全着陆,完成相关试验。 当天上午发射的这枚运载火箭是印度最新研制的“gslvmk-iii”型火箭,重量达到630吨,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的发射基地升空。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介绍,该火箭运载的无人太空舱按规程成功分离,经过短暂飞行后,安全降落在孟加拉湾海面。这个太空舱可容纳2至3名宇航员,将用于印度的载人航天项目。 这次成功发射的运载火箭将大幅提升印度的卫星发射能力,该火箭能将重约4吨的通信卫星送入距地表约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官员说:“这是印度太空开发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印度总理莫迪也对此次成功发射火箭表示祝贺。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5 20:20 , Processed in 0.07327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