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样“败家”的东西,玩之前一定要三思:旅游,玩车,摄影。一旦全心投入,砸多少钱下去都听不到一个响。 我旅游比较少,车也不会开,但对摄影“败家”颇有体会。2008年,自从借了朋友的单反相机出差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先买了一台佳能的400D,然后走马灯式地换镜头玩。但玩着玩着,就刹不住了,现在砸在手里的相机和镜头,已花掉了我35000多元。如果作为二手品卖掉,固定资产残值将不足15000元。可见,所谓玩摄影可以保值的说法完全是自欺欺人。 在玩单反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摄影装备带来的虚假幸福感和真实焦虑感。这种状态,佛曰“求不得”,哲学管它叫“异化”。**之所以是个无底洞,因为它要的其实是抽象的东西,是多种可能性的组合,是**本身。爱好摄影的人,最终想要的不是一台具体的相机,而是占有一切好相机的可能性,或者说物欲本身。 摄影本来属于光学化学专业,以前的摄影师虽然不穿白大褂,至少也是半个“科学家”。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这个爱好的门槛大大降低。摄影给没有艺术专长的人,带来了“艺术创作”的感觉。每到夏天,西湖边,断桥旁,都有一批支着三脚架、撅着屁股的“摄影家”拍荷花。问题是,一朵荷花与另一朵并没有什么不同,今年的荷花与去年的也没有什么两样,这样费心费力、重复拍摄的东西,实在难称之为“艺术作品”。 如何能够拍出像样的照片又不陷入“败家”的误区,我请教了两个朋友,一位是中央美院版画专业毕业的动漫专家老蒋,另一位是从事建筑设计,业余喜欢旅游、玩车和摄影的小骆。 老蒋认为,人人都能拍照片,想拍得好一点也只需要很少的技术知识。决定一张照片的主要技术因素是光,没有光就没法拍了。所以,学会控制光量,学会调节白平衡,就能解决大部分摄影问题。还有就是多拍。数码相机不怕多拍,设定不同的数值,拍完马上传到电脑上看,区别一目了然。数码相机的最大贡献就是马上出结果,解放了记忆力,在几乎零成本的练习中,很容易掌握正确的办法。 小骆特别瞧不上摄影圈里三种流派:胶片派、手动对焦派、RAW格式数字底片派。现在,数字技术已经完胜胶片,甚至可以模拟出胶片的颗粒感。对于很多人喜欢把照片存成巨大的RAW格式,而不是压缩后的JPG格式,他更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如果你是个熟悉摄影技术细节并且希望精益求精的摄影者,用RAW拍摄无可厚非,的确能增加后期余地。如果你还是个初学者,忘记RAW,它不会让你的垃圾照片起死回生,使你看上去像个高手,反而只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和存储空间。 ” 摄影是主观的,永远不可能再现“100%的真实”,技术技巧都是为了控制影像更接近主观感受。多些主观吧,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只追求外在的皮相,我的个人经历可引以为鉴。记得刚入门的时候,我买了一件全身都是兜的摄影马甲穿在身上,神气活现地出门 “采风”,遇到门卫,他很友好地跟我打招呼:“王师傅,天气不错,你这是准备到哪里去钓鱼? ” (作者为知名文化评论人士)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19:04 , Processed in 0.07107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