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江融:透过表象到达实质的影像——读斯蒂芬·肖尔新作《从加利利到内盖夫》

2015-4-7 15:33| 发布者:zhcvl| 查看:1409| 评论:0|来自:瑞象视点

摘要:撰文 / 江融 摄影 / 斯蒂芬 · 肖尔(Stephen Shore and 303 Gallery,New York) 在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而且充满影像的时代,如何用摄影拍摄一个已经被无数人拍摄过的地方,尤其是在媒体报道中已被描绘成充满冲突 ...
 
撰文 / 江融  摄影 / 斯蒂芬 · 肖尔(©Stephen Shore and 303 Gallery,New York)
 

      在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而且充满影像的时代,如何用摄影拍摄一个已经被无数人拍摄过的地方,尤其是在媒体报道中已被描绘成充满冲突的地方?最近由费顿(Phaidon)出版社推出的美国著名“新彩色摄影”创始人之一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1947~)《从加利利到内盖夫》(From Galilee to the Negev)大型摄影画册中的作品,便对这个当下最常见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独特的答案。

 

希伯伦,2010年1月11日,©Stephen Shore

      肖尔的这部新作产生于他对以色列和目前构成巴勒斯坦国主要部分的西岸的6次旅行。该作品是属于一个题为“这个地方(This Place)”的大型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是由法国摄影家弗雷德里克•布伦纳(Frédéric Brenner)在2007年发起,邀请11位世界著名摄影家与他本人以各自的角度共同拍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片土地及居民。除了肖尔之外,其他摄影家包括:温迪·埃瓦尔德(Wendy Ewald)、马丁·科拉尔(Martin Kollar)、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李俊金(Jungjin Lee)、吉尔斯·皮里斯(Gilles Peress)、法扎勒·谢赫(Fazal Sheikh)、罗莎琳德·所罗门(Rosalind Solomon)、托马斯·斯特鲁特(Thomas Struth)、杰夫·沃尔(Jeff Wall)和尼克·威普灵顿(Nick Waplington)。

阿什凯隆,1994年,阿什凯隆迦南人使用的饭碗和大碗,©StephenShore

      肖尔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父母的祖先均来自东欧,但在纽约长大的肖尔并没有严守犹太教的规矩。他自称,没有将以色列之行看成是寻根之旅。他在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期间利用“在路上”的方式,先是用135相机后改用8×10大画幅相机和彩色胶片拍摄了《美国表象》(American Surfaces)和《不寻常的地方》(Uncommon  Places)这两部日记式的视觉日记,反映了那个时代美国社会不同地方的社会景观,以及这些景观所暗喻的美国文化本质,并成为了将彩色摄影从原先被认为与商业摄影和业余摄影为伍的媒介转变为艺术媒介的开拓者之一。

斯德洛特,2009年9月14日,©Stephen Shore

      肖尔是一位不断挑战自我的摄影家。在完成了《不寻常的地方》项目之后,他从纽约搬到美国内地蒙大拿州,尝试如何在没有城市街道的单点透视汇聚线,或电线杆及其他建筑制造出的空间幻觉情况下,仍然能拍出有三维空间感觉的自然风景照片。1990年代,当彩色照片已成为艺术摄影的主流,他开始探讨黑白摄影媒介,并到意大利等国拍摄其他文化的景观。他于1994年曾到以色列用大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拍摄过考古学家在该国出土的文物。因此,对于肖尔来说,应邀拍摄以色列项目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贝廷,2010年1月13日,©Stephen Shore

      另外,肖尔在接受这项邀请时,正好开始尝试利用135高端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他的项目。所以,从2009年起,他带着尼康135数码相机和8×10大画幅相机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开始拍摄该项目。除了仍然保持他拍摄《美国表象》和《不寻常地方》项目的风格之外,他也将在蒙大拿拍摄自然景观的经验和拍摄黑白摄影的手法应用到拍摄该项目中。他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港口城市一直拍摄到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期间还拍摄了原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三大宗教发源地耶路撒冷,以及巴勒斯坦国首都拉马拉、希伯伦和加沙与以色列交界处等地。

耶路撒冷,2009年9月15日,©Stephen Shore

      肖尔没有采用《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通常带有的猎奇式视角去拍摄风土人情的照片,更没有使用新闻报道摄影师拍摄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及其背后故事的手法去拍摄该项目,而是用一位艺术家的眼光,尽可能客观中立地去透过表象发现这片土地的本质。他在拍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宗教、地理、建筑和自然景观以及日常生活方面,以反映出这片曾经被多种民族征服过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地,不仅只有媒体上常出现的冲突,而且还有其他丰富而又复杂的层面。

碧奇,2009年9月22日,©Stephen Shore

      他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了这片被《圣经》誉为上帝“应许之地”的许多自然景观照片。他在蒙大拿州拍摄自然景观时发现,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通常喜欢用F64最小的光圈来拍摄自然风光照片,并将焦点聚集在画面三分之二的地方,以便前景和背景均能清晰。肖尔则利用大画幅相机能够将焦点定在“无限远”的焦距,使得画面能引导观众的眼睛焦点从前景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以外的地方,仿佛在二维的照片平面产生出三维的幻觉。他用这种聚焦手法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拍摄的自然景观画面,前景的岩石与地平线以外的天空白云仿佛连成一体,既像似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又像似从近景到远景渐进变化的3D电影画面。

雅法,2009年9月30日,©StephenShore

      除了这些宏大的自然景观之外,肖尔还用数码相机抓拍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他拍摄了一位快乐的犹太少女双手拧着购物袋跑过街头,以及一位年轻女子徜徉在城市中的画面,这些略带倾斜的画面构图,令人想起美国已故著名街头摄影家加里•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的拍摄手法;他还拍摄了机场的旅客以及不同阶层人士的肖像,餐桌上的食物、橱窗里的衣帽、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居、住房内的摆设、街头的招牌和宣传画等,不少画面令人联想到肖尔在《美国表象》和《不寻常的地方》中一些类似的画面。

耶路撒冷,2009年9月23日,©Stephen Shore

      他还用大画幅相机和黑白胶卷拍摄了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的一些重要宗教圣地遗址的细节,如据称曾放过耶稣尸体的石板和留有穆罕默德脚印的地方等画面。这些黑白照片与肖尔早期拍摄的出土文物照片相互呼应,具有历史的沧桑感与厚重感。但是,肖尔没有拍摄游客常去的一些以色列或巴勒斯坦标志性建筑,而是从考古人员出土文物和一些宗教圣地局部的细节,来反映这片土地上宗教历史盘根错节的状况和象征意义。

希伯伦,2010年1月11日,©Stephen Shore

      至于政治和冲突,他主要是通过拍摄一些海报、告示和遗迹等来表现该地区政治和冲突的复杂性。例如,他拍摄了以色列犹太教正统派反对考古学家挖掘文物的海报,以及他们反对妇女戴假发套的公告,来表明以色列内部存在的保守势力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他还航拍了在中东战争中被摧毁的巴勒斯坦村庄的遗迹,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扩建的定居点,来揭示以巴之间的争端;他也拍摄了以色列人家中摆放好莱坞明星照和街头可口可乐的招牌等,来暗示美国文化对以色列的影响;并拍摄了希伯伦等地留下的战争遗迹、以色列修建的隔离墙、沙漠上遗留的子弹、被巴勒斯坦扣押的以色列士兵海报等,来提醒读者这块土地上长期存在的冲突。

希伯伦,2010年1月11日,©Stephen Shore

      结果,他选出270多幅彩色和黑白作品编辑出版了这本精美画册。该画册以黑白出土文物照片开篇,这些文物埋在北部古老的阿什凯隆海港城市地上达几千年之久,彰显出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紧接着这个部分,是一幅有一个人的手臂侵入画面用手指着地图的彩色照片,令人想到这片土地的版图曾一再被重新划分的历史。之后,便逐步展示自然风景、日常生活、人物肖像、居民住宅、城市景观以及冲突遗迹等照片,其中还穿插几位与以色列或巴勒斯坦有着某种联系的不同人士针对其中一幅作品有感而发的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述说与这片土地及人民有关的看法。该画册最后又以一组关于一些宗教圣地的黑白照片收尾来前后呼应。

戈什阿布,2009年9月21日,©Stephen Shore

      从这本画册的照片中,我们能够看出肖尔这位著名摄影家的功力。尽管他在创作该项目时已经年过花甲之年,但仍然宝刀未老。他的作品不仅保持一贯的构图严谨的风格,而且,还能看出这位“新彩色”摄影家也能使用大画幅相机控制黑白照片的媒介,并能利用小型相机抓拍出不比维诺格兰德逊色的街头照片。另外,他在使用数码相机时,除了抓拍之外,也是将数码相机放在三角架上拍摄,仍然秉承大画幅相机先利用机背仔细观察之后才拍摄的理念,每个场景基本上只拍摄一幅。因此,他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效果让人感觉与其大画幅相机拍摄的作品难以区分。

耶路撒冷,2010年1月1日,©Stephen Shore

      虽然肖尔在该项目中的作品没有其早期作品的反讽和幽默的锐度,但更加沉稳和多样化。他的作品看似简单平凡,然而,如果读者仔细阅读他的作品,能看出他构图的用心之处,如他的作品总是在画面的边角上出现三角图形,意味着画外有画的效果;而且他的二维画面常常能产生三维的空间幻觉,给人以照片中的被摄物能站立起来的感觉。他仍然注重色彩与画面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但更加注重整体画面的效果。肖尔总是能从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中,看出一些容易让人忽视的含义。他能透过这些细节的表象让读者思考具有更加深刻内涵的问题。

科泰尔,耶路撒冷,2010年,©Stephen Shore

      然而,正如该画册封套内页上的第一段话所述,“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谁是阐释者,向谁阐释,阐释的目的为何,以及阐释是在什么历史时刻进行的。” 这段话是已故巴勒斯坦裔美籍文化评论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 Said,1935~2003)讲述的。的确,不同的摄影家会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作出大相径庭的阐释,不同的读者也会对该项目作出迥然不同的阐释。尽管该项目的发起人允许参与项目的每位摄影家以独立的视角拍摄,但该项目的绝大部分赞助者是犹太人团体,难免会让人怀疑摄影师是否会潜意识地受到赞助方的影响,尤其是大部分摄影家均来自欧美国家。

      不过,从该项目的摄影家作品来看,虽然没有直接尖锐地揭示以色列占领这块领土的严重后果,但他们基本上还是避免让自己对巴以冲突的观点渗透到作品中,而是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所看到的景观和人物的画面本身与读者直接对话,试图让读者自己思考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个地方的看法。就肖尔创作的《从加利利到内盖夫》画册的作品来看,他便是试图通过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艺术家眼光,让我们能看到这两个国家冲突之外的日常和平生活画面,以便促使我们重新发现这个古老地方,从而能够深入审视我们因政治、宗教、文化、历史、媒体、宣传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这个地方留下的错综复杂印象,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对这片土地上长期存在的难解问题。或许,这便是一位艺术家能够对当下人们寻求如何最终解决以巴冲突的办法所能做出的最佳贡献。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公众微信号,期待您的关注!
(请扫下方二维码订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8:46 , Processed in 0.10485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