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黑白的浪漫照片解说

2015-4-10 16:46| 发布者:zhcvl| 查看:1535| 评论:1|来自: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摘要:阿尔勒 1975年7月15日,傍晚,四点。国际摄影节上,四处洋溢着善意的赞美声,我却感到有些疲惫,于是逃离了热闹的人群,不知不觉走到了乐杜特小区,再往上便是阿尔勒竞技场。突然,从一个小院落里传来了孩子的嬉戏声 ...

阿尔勒


1975年7月15日,傍晚,四点。国际摄影节上,四处洋溢着善意的赞美声,我却感到有些疲惫,于是逃离了热闹的人群,不知不觉走到了乐杜特小区,再往上便是阿尔勒竞技场。突然,从一个小院落里传来了孩子的嬉戏声,拱形的门口起到了扩音器的作用。两个小女孩似乎在高兴地讨论着什么。我悄悄地进去,并不想打断她们的游戏。尽管有些逆光,但还是拿出相机准备拍摄。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小男孩,多么完美的画面,我赶忙按下快门,但他却像一只飞落在花丛中的蝴蝶,停留片刻后便离开了,再也没回来。我又按了三次快门,像是在安慰自己失落的心情,最后,只能寄希望于第三张照片可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便也不枉到此一游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威尼斯


1959年,芬达门塔 努沃威。桥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女孩。我小跑着找好位置,心里还想着千万不能错过最佳的拍摄时机。站定时,手还微微地抖着。看到小女孩两只脚同时落在地面上,我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这一细节是我一贯坚持的:下面的三张照片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母与子


1952年冬,周日。我们开车行驶在离巴黎市区不远的乡村小路上,一片极广阔的空地蓦地出现在眼前,玛丽—安妮和文森特嚷着要下车打雪仗,还让我在一旁拍照。虽然不太情愿,我还是同意了。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没有放晴的天空,徒增伤感。扫视了一圈发现在路旁有一排小灌木丛,虽然枝丫上只剩几片枯叶,但仍可以将画面点缀得更有生气。


我在树下绕了几圈,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让树枝显得更好看些。剩下的就是等到他们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按下快门。站在天然树障后面,我从不同角度拍了许多照片,每张照片上的枝丫都各有千秋,人物的动作也因此灵动起来。

 


马戏团女演员


1949年10月。阿西尔-萨瓦塔马戏团。我着手准备一本永远不会面世的书。马戏团建在塞纳河畔伊夫里。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沿着场地周围走了一圈:做最后排练的骑手们;牵着两匹马的报幕员;两个男骑手和两个女骑手??这些画面都被我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两个年轻的女子各自调整好自己的细布绉领后,朝我左手边的方向跑过来。于是我捕捉到了两位妙龄女子提裙飞奔的画面。顿时,她们成为了整个马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不确定拍出来的画面是否完美,所以又请她们重新按原路再跑一次。她们答应了,但只能再来一次。如果能拍第三张??一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暑假


1946年。那天拍的第一张照片。吉伦特式厨房里,柔软的阳光照进碗里,恰到好处,尽管反射的阳光映在小男孩脸上,却也掩盖不住他眼里流露出来的狡黠。

 


离别


那时,我们住在十五区一楼的单间公寓里,屋前面就是一条小弄堂。1963年的清晨,我正要外出时,看到一对爱人静静地站在窗外,浅淡的阳光洒在身上却也浑然不知。年轻的海军休假结束,要跟自己的爱人告别了。隔着薄薄的窗纱,年轻的脸庞变得模糊。幸好他们微微挪动了一下,连续按下七次快门后,我终于拍到了满意的照片。

 


纳夫普利亚


1980年。希腊同事约翰-迪莫斯和他妻子多次赞美阿尔戈利斯湾深处的伯罗奔尼撒港口,并邀请我们去他们原来生活过的街区走走。街区就位于城堡脚下,城堡依然保持旧时的模样,堡顶伫立着一座小塔。街区里面,条条小巷纵横交错。突然,五十米外某层楼的阳台上出现了一个年轻女子的身影。她的身影与天边的小塔遥相呼应,却又对比鲜明,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我们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幸好还有调整的时间,出于构图考虑,我最终选择了150mm的长焦镜头。

 


罗马-奇迹


1981年6月,伯纳德-瑞切贝是首位进入梅迪奇别墅(罗马法兰西学院)的摄影师,在他安顿好之后,便邀我们去参观。在公园草地上的野餐行将结束,我起身四处走走。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稚嫩的童笑,转身一看,不由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孩子手脚张开被抛飞到半空中,乐不可支。远处,前蹄悬空的马更是栩栩如生。镜头中,主题之外的景色同样需要多花心思。拍到兴起时,我甚至忘了时间的存在。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图片效果之间的差距是击碎自信心的利器。摄影的黄金法则便是“掌握全局”,否则,拍出的画面便毫无平衡感可言。

 


巴黎假日


1987年夏,他们一动不动地保持着现在的姿势,完全沉浸在两人世界里。画面中还是两个主题:情人和巴黎圣母院。

 


巴士底恋人


1957年,冬日的午后,阳光洒满整个城市。“七月圆柱”又叫巴士底纪念塔,站在上面不仅可以一瞰巴黎全貌,还可以拍到许多标志性建筑。我独自凭栏远眺,赏景、瞄准、拍摄,一气呵成。在我准备离开时,一对年轻夫妇上来了。站在金翅自由神像脚下,我们觉得自己更渺小。我悄悄地拍下这张照片后,赶忙顺着楼梯狂奔而逃。1988年一次新书签售会上,我终于与这对夫妻“相认”,里通和马里内特,他们在巴士底广场对面的圣-安东尼奥街上经营着一家咖啡馆。我想用录像机记录下这段重逢,不过在这之前,要先为他们重新拍照,找回二十三年前的感觉。我们去了巴士底歌剧院,尽管那里正在重修,却丝毫没有影响拍摄。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公众微信号,期待您的关注!
(请扫下方二维码订阅)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9:11 , Processed in 0.07186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