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自2016年5月10日启动以来,历时五个半月。共收到来自全国752名投稿人的1374组作品,照片总计15663幅。其中新浪爱拍为投稿平台之一。 投搞作者紧紧围绕赛事主题,以高超的技术、独特的视角,记录和描绘了我国四十多个民族的真实生活样貌,捕捉到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和历史变迁,传递了深埋于影像之中的民族文化关怀。 作为大展主办方,中国民族博物馆秉持专业和公正的精神,规范评审制度、严格评审流程,邀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评选,经过近半个月时间的层层筛选,本届大展入围、入展作品评选结果今日揭晓。 入展作品共20组 (顺序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 1 《拉祜寨的女人》 作者:曹家麟 作品共12幅 2 《阿都女人》 作者:陈和勇 作品共26幅 3 《砍蔗的水族、苗族农民工——南飞的新“候鸟”》 作者:成功 作品共30幅 4 《树巴扎》 作者:傅春 作品共25幅 5 《茫哈-牧族部落》 作者:胡国志 作品共30幅 6 《远山》 作者:黄虹 作品共28幅 7 《维吾尔木卡姆》 作者:金炜 作品共30幅 8 《哈萨克牧民的冬牧场生活》 作者:赖宇宁 作品共21幅 9 《羌》 作者:刘晗峰 作品共30幅 10 《滇南哈尼人》 作者:罗涵 作品共30幅 11 《布朗山往事》 作者:罗怀学 作品共30幅 12 《三分醉,七分醒》 作者:梦无子 作品共29幅 13 《青海热贡六月会》 作者:任建军 作品共30幅 14 《苗族砖窑工和她们的孩子们》 作者:石超峰 作品共30幅 15 《小城里的巴扎》 作者:石新华 作品共30幅 16 《生命礼赞—新疆维吾尔人礼节习俗》 作者:王晴 作品共20幅 17 《塔兰奇人》 作者:吾尔开西·加帕尔 作品共20幅 18 《独龙族的住房变迁》 作者:杨学飞 作品共25幅 19 《四季转场》 作者:叶尔江·木哈买提 作品共32幅 20 《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 作者:赵志强 作品共18幅 入围作品共74组(顺序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 序号 | 作品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四季牧歌》 | 白嘎利 | 2 | 《母亲的火塘》 | 曹家麟 | 3 | 《兴畜节》 | 陈冯晓 | 4 | 《彝家人》 | 陈强 | 5 | 《盖德尔夜的穆斯林》 | 程周平 | 6 | 《勤劳》 | 揣连海 | 7 | 《冰山下的塔吉克风情》 | 代曙明 | 8 | 《塔吉克族民俗风情》 | 樊福江 | 9 | 《独龙族纹面女》 | 冯绍勇 | 10 | 《“龙”出清水江》 | 奉力 | 11 | 贵州施秉苗寨:千人捕鱼“吃卯节” | 奉力 | 12 | 《渐行渐远的苗族“姊妹节”》 | 奉力 | 13 | 《塔吉克族皮里克节》 | 高嵩 | 14 | 《风情万种惠安女》 | 黄恒日 | 15 | 《上饶石人板凳龙》 | 黄建军 | 16 | 《草原上的人们—牧民生活》 | 吉雅 | 17 | 《马背上的民族》 | 蒋海燕 | 18 | 《大山的主人》 | 巨志召 | 19 | 《千古糯禾》 | 旷惠民 | 20 | 《多彩民族风》 | 蓝建民 | 21 | 《康巴人》 | 蓝建民 | 22 | 《苦聪造纸》 | 李华海 | 23 | 《秘境黄南——年都乎村的“於菟”舞祭》 | 李全举 | 24 | 《施洞独木龙舟节》 | 李湘杰 | 25 | 《马王巴拉图苏和》 | 李毅 | 26 | 《喀什噶尔古城之十年变化》 | 林子雄 | 27 | 《晒佛节》 | 刘乘良 | 28 | 《信仰》 | 刘乘良 | 29 | 《土与火的淬炼-元通瓦窑》 | 刘国兴 | 30 | 《朝圣之路》 | 刘莉 | 31 | 《风雪莫郎节》 | 刘贻 | 32 | 《土族文化》 | 龙喜文 | 33 | 《留守儿童》 | 卢敏强 | 34 | 《渔获希望》 | 卢敏强 | 35 | 《元阳梯田一年中的主要生产、祭祀活动》 | 马俊勇 | 36 | 《独龙族剽牛》 | 马云刚 | 37 | 《大凉山的天菩萨》 | 毛晋渝 | 38 | 《高原的日子》 | 潘静 | 39 | 《游牧生活》 | 潘静 | 40 | 《忆乡情》 | 全竹松 | 41 | 《白马藏人》 | 苏少龙 | 42 | 《千年曲棍球》 | 苏伟伟 | 43 | 《赶海》 | 苏雁良 | 44 | 《情系茂腔》 | 孙永杰 | 45 | 《丹巴嘉绒藏族女子成人礼》 | 滕利明 | 46 | 《土家摆手舞》 | 田宗利 | 47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