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宝安故事》栏目开播签约仪式暨“非遗味道”分享会在深圳举行

2016-12-12 16:14| 发布者:cphoto| 查看:996| 评论:0

摘要:中国摄影在线深圳讯(记者 黄建华 通讯员 张钟辉)宝安故事,您知多少?可曾听过那些老故事背后讲述的一段段历史?所以,百年合成号又要搞搞新意思了。12月10日上午,由百年合成号、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前海之声FM1 ...
     中国摄影在线深圳讯(记者 黄建华 通讯员 张钟辉)宝安故事,您知多少?可曾听过那些老故事背后讲述的一段段历史?所以,百年合成号又要搞搞新意思了。12月10日上午,由百年合成号、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前海之声FM104.3电台共同打造的《宝安故事》栏目开播签约仪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梁敏华,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瑛,宝安区政协副主席项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首席专家戴珩先生,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馆长刘明军,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廖虹雷先生,原深圳市粤曲粤剧学会会长陈志超先生,国家级非遗《松岗七星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文琰森先生,深圳市宝安文史副研究员程建先生,宝安广电西部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汪周礼先生,深圳市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石泰康先生,前海之声FM104.3电台总监魏炜先生,百年合成号传承人、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陈淦忠会长,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副馆长王文舵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活动。签约之后特地举行了一场由文化学者戴珩先生带来的分享会,纵谈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安故事》年后开播,每周四次(小标)
    
    之所以三方联手共同打造《宝安故事》栏目,自有缘由。    12月10日上午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行的开播签约仪式上,百年合成号传承人、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会长陈淦忠道出初衷由来。在他看来,宝安有着1680多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说起深圳撇不开老宝安,民间民俗文化根基底蕴深厚,老宝安的文化历史亦是深圳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光复的百年合成号,对于宝安的故事,老宝安人的故事,希望能够有个系统的梳理总结。所以,便有了此次的合作,借助前海之声FM104.3电台的传播呈现,让更多的人知道过去的这些故事,宝安故事,不忘根与本。
    根据合作协议,这档节目将于2017年年初开播,每周四次,每次半个小时。
   到时候讲的会是些宝安的啥往事历史故事?等着了,竖起耳朵听。期待。




  文化学者戴珩现场开讲:合成号传承历史记住乡愁(小标)    

   谈的既然是非遗文化,非遗是什么味道?是生活的味道,情感的味道,文化的味道。 签约仪式结束后,文化学者戴珩老师开讲。
    在这场主题为“向上向善---文化学者戴珩代珩‘非遗味道’分享会,戴老师妙语连连。戴老师可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文化研究,集公共文化理论的研究者、制度的设计者、项目的策划者、思想的传播者、产品的创作者、服务的践行者于一身。
    从宏观到微观,文化的认同感,情感记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等,戴老师娓娓道来。“其实,非遗就在你我的身边,比如你吃的一道美食,也许就是手工制作的非遗,非遗,让我们得以留住乡愁。”
     以“百年老字号---合成号”非遗保护传承为例,戴老师由面到点展开具体讲解。他给与合成号以及其传承人陈淦忠高度评价,“如果没有陈淦忠,也就没有今天的合成号,创办于1901年传统小食的合成号,也就成为历史,无法像今天这样被续上。”
    分享会别出心裁。诗朗诵、客家山歌《山歌声声送祝福》、粤曲粤剧名伶登台清唱《荔枝颂》,现场欣赏客家山歌和粤曲非遗项目。观众与戴老师互动交流,观点碰撞。
    当然了,既然是合成号主办的活动,少不了由其出品的代表小食云片糕。工作人员端着装有云片糕的盘子,现场发放。入口酥甜的云片糕味道,吃出了非遗味道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6 13:18 , Processed in 0.07593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