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手机摄影节,平遥,2010
中国移动手机摄影节,平遥,2010
中国社会后来居上迅速拥有世界最多的手机数量,手机拍照波澜壮阔地纵横神州。中国移动手机摄影节不失时机地激起手机拥有者们的拍照兴趣,同时给出理论地位:“手机摄影是现代通信技术与高尚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摄影艺术发展史上一次新的革命。与传统摄影相比,手机摄影不仅快捷方便,而且具有很高的即时性与可分享性,是普及摄影艺术、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最佳途径,也是人民群众记录身边每一个生动、感人、美好瞬间的最佳手段。”山西移动公司副总经理柳耀玳在2010年6月中国移动手机摄影节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像素不高不要紧,取景匆忙也无妨。……让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记录者。”手机摄影艺术由之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艺术,手机拍照更成为当代人在数码科技时代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悉尼大学学者克里斯·切希尔(Chris Chesher)的著作《在影像与信息之间:摄影历史中的iPhone照相机》(Between image and information: the iPhone camera in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2012),专门做了相关文化技术(Cultural Technologies)、移动传播(Mobile Communication)与iPhone手机之间关系的移动媒介(Mobile Media)研究。他将摄影的历史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分成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柯达照相机时代;第二阶段是数码照相机时代;第三阶段是带拍照功能的手机时代;第四阶段是智能手机+社交网站时代。 “直到2004年,当多媒体信息的发送不再成为障碍,手机上的照相机才真正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此观念引自网络文章《闪亮的方块:手机里的帝国新疆域》。手机摄影之为数码影像的革新实质,即插上网络翅膀的数码影像之创世纪的传播方式,所产生的媒介革命效果,该文章也予以了雄辩的揭示和论证:“影像传播的活跃必须有赖影像生产能力的进步,柯达相机的出现是这个历史的开端,以1888年第一台柯达相机面世为标志,柯达让普通人也可以接触摄影,不过,传播渠道却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这一时期的大众传播,仍然只是少数人拍给多数人看,私人影像止步于人际传播,人们彼此捧着家庭相册交流。进入新千年,胶片在大众传播中的使命已经结束,在经历第二和第三阶段之后,到了第四阶段,影像传播达到一个巅峰时期,此时,传播渠道不再被垄断,每个人都有图片发布的个人平台,它使得图片的生产也汹涌澎湃。主攻数字影像研究的纽约大学教授弗莱德·里钦(Fred Ritchin)一直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把胶片时代的概念套用在当下,他指出:数字摄影不再是传统的摄影,恰如汽车和四轮马车的区别。如今,全球每日的照片吞吐量根本无法统计,一个数字是:2014年,美国几家主流社交网站每日的照片分享数量是十八亿张,是去年的三倍之多。但在庞大的、让人眩晕的数字背后,还有另一个统计结果,滔滔不绝涌入网络的照片,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照片在不到十秒之后就消失了。(数据来自2014年5月29日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KCBP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一些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比如Snapchat就设计成照片阅后即焚,根本不用保留下来。Snapchat的创始人伊万·斯皮格(Evan Spiegel)在一次发言中谈到:‘我们就是今天的我们、当下的我们,我们不需要捕捉‘现实世界’然后在网络上重建……我们不仅可以围绕着照片沟通,还能即时通过照片进行沟通……数字媒体已从作为自我表达的手段过渡到作为沟通的手段。’” 这不禁令我回想起1980年代末,我在美国大学研习摄影时交往的一个主修化学的研究生朋友,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富裕家庭。一天他取回柯达胶卷扩印的彩色照片,浏览过一叠彩照后,挑出其中两张他满意的个人相片送给我留念,随手就把一卷底片扔进垃圾桶。我见状目瞪口呆,问他:你不留下底片再加印照片吗?他诧异地反问:我从来都是这样印出照片就把底片扔掉,What’s Wrong??我反倒被他问个哑口无言。二十年后我这才明白,敢情是这位富家子弟早就是Snapchat的践行者,在他的意识里即便传统工艺的底片印相,也不过都是“一次性”的玩意儿而已。传统的“留底”之资料观念,在他的意识里压根儿就不存在,这类在上个世纪的Snapshooter(快枪手),天生就是今朝?Snapchat行径的开路先驱。 因而,著名的报道摄影图片社VII的经理人史提芬·梅耶(Stephen Mayes)就此现象指出:我们和摄影的关系已经变了。在图片社摄影师的聚会中,大伙儿互相用手机拍照并将其放到社交网站上,史蒂芬·梅耶说:“我从这里看到两样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事情。这是第一次我看到你们从摄影中得到乐趣,拍照的时候在大笑。第二,你们拍摄的照片不再是档案,不是为了记录而存在,而是一种富有流动感的,经验混杂其中的过程。”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4:29 , Processed in 0.07093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