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陆姝颖 罗凡)昨天,有很多巧合,都汇聚在一个摄影展上。 肖全肖像摄影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8日,由钱江晚报和浙江美术馆共同主办,这也是钱江晚报创刊三十周年的特别展览。 昨天是冬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冬至如大年,很多事情,都从这一天启动。而12月21日,正过来翻过去,都是同样2个数字,也是一种巧合。 而肖全站在浙江美术馆的展厅里,有些恍惚。 距离浙美700多米,步行7分钟就能走到的海勤疗养院,是他33年前住过的地方,而就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肖像摄影生涯的第一张照片,此后,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艺术圈黄金一代的面孔,在他的镜头下,被更多人所知。 杭州展的主打海报,用的是余华的照片。展览前,余华给肖全发了一条语音微信:“这是我最有名的一张照片。” 王安忆也给他发了一条短信:“那张照片真的好,可说最好!那一片旧房已经拆掉,许多故人故迹也消失了,从我面向左拐,张爱玲的弟弟就住在其间,弄口则对着傅雷的家,谢谢你当年给我拍照!” 记者在展厅问了一圈,有的人是为三毛而来,“看了这张,感觉三毛的一生都在眼前流过。” 站在易知难这张照片前,很多文青说,终于见到原版了。1990年,肖全拍下了这个坐在钢琴前的成都女子,默默无言,一支烟,两行泪,打动了很多人,“虽然不认识她,但这个表情能够看得很久,很有味道。”中国美院一位大二女学生这样说。 但很多走进展厅的人,有些奇怪,为何门口的大展板上,不用那些明星的照片,而用了一张普通小女孩的照片? 这是三年前,肖全在西双版纳拍的一对姐妹林妲和宛妲。昨天,这对精灵般的小天使,也来到了现场,“肖全很好玩,像个小孩子一样和我们玩。”林妲说。 “我实在是喜欢她们,她们是我见到的同龄人当中,特别灵性的姐妹,我会继续给他们拍照。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肖全说。 “我们完全不会因为那些被他拍摄下来的人物的身份普通而认为没有意义。相反,正是那些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奶奶、藏女、士兵、儿童、女友或者任何身份的普通角色——与演员、歌唱家、舞蹈家、画家一样,构成了历史的肖像。”策展人吕澎这样说,“很多人会觉得,一说肖全,总是提‘我们这一代人’,实际上,他一直在把镜头对准当下,以及更多生活中普通人的面貌。就像很多人看了易知难的照片,都在追肖全问一个问题:她现在怎么样了?人们还是希望能看到‘现在’。” 33年前西湖边的四姐妹,你们快来吧 肖全杭州展的名字,跟他以往的展览名都不一样。这是他“一个冲动”改的,为了送给杭州。 半年前,我跟肖全在上海“我们这一代”展览见面,大家讨论,如果展览搬来杭州,应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巡展。 那次聊完天,临走前,他忽然想起我是杭州人,有些兴奋:“我对杭州其实很有感情,30多年前,我开始拍肖像,起点就在杭州,那时一直鼓励我拍照的护士姐姐,也在杭州。” 1983年,当兵的他到海军杭州疗养院疗养,同住的《女篮五号》的摄影黄绍芬、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厂长徐桑楚,成了他的拍摄对象。 昨天的开幕式,穿着宝蓝色外套的陈岚,和丈夫一起坐在台下。她的包里,装着1991年肖全给她寄的信、照片,“我衷心地祝你不断追求,奋力进取。” 33年前,鼓励肖全摄影的杭州小护士,就是她。 一个月前,在取展览名时,肖全半夜给我发了条微信:“我忽然有个想法,这次展览不如取名‘肖全肖像摄影作品展’。一来,把30多年的肖像作品来一次集结;二来,我的肖像起点在杭州,代表我对杭州的感恩。” 那一年,肖全与杭州,发生了哪些故事? 疗养院的护士姐姐 展厅正中的陈列柜里,摆着一张老照片。肖全完全还是个大男孩的样子,调皮地笑着。一个中长卷发的护士,站在男孩前面,背对着镜头。她就是陈岚。 1983年,陈岚在玉皇山路上的海军杭州疗养院当护士,6号楼。那年,在部队当兵的肖全住进了这幢楼,疗养了一个月。这个小伙子浓眉大眼,本来就引人注目,更何况,还一天到晚背着照相机,东拍西拍——80年代,拥有照相机还是蛮稀奇的。 “肖全啊,话不多,但很有思想。”这是陈岚对“全弟”的第一印象。 当时,陈岚的父亲也住在这幢楼里。回部队后,肖全把照片寄给了陈岚,其中有一张是父亲正在看报纸。 “真的跟我平时看到的不太一样。那个年代,我们觉得拍人物像,就是笑啊,但他能捕捉人的神态,从他自己选取的角度,能反映出一个人心里的东西,让我觉得很震撼。” 陈岚放下照片,看到了当年她寄给肖全的信。“哎呀,我给你写的信,怎么都在……真没想到,多少年了。”她捂着嘴,不敢相信。 “但愿能早一天见到你和你的作品……”1988年8月5日的信上,陈岚这样写道。 昨天,真如信中所说,岚姐在展览中见到了当年的全弟。 时间,已过去快30年了。但陈岚一直关注着他,去年,她在电视上看到肖全的访谈节目,对身边1989年生的女儿说:“这个叔叔,妈妈当年认识,那时候是当兵的,但自己学拍照,很努力,很有想法。你看他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到现在,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女儿说,“那我来找他。” 她在微博上给肖全留了言,兴奋地回来告诉妈妈:肖叔叔21号要来杭州办展览。 昨天,陈岚看完展览,晚上回到家,给肖全发了一条微信:“虽然有些添乱,但是很高兴看到你的工作状态,也从中更了解了你。全弟,真是为你骄傲。” 西湖边的四姐妹 一个月前,肖全提前来浙江美术馆看展厅,我帮他安排的住处,就在美术馆附近的民宿。 肖全一走到玉皇山路上,忽然停了下来,眼睛发亮了。住处对面,隔了一条马路,便是海勤疗养院,当年的海军杭州疗养院。 “太有缘了。”他感慨。 此次杭州展的“缘起”部分,也就是走进展厅看到的第一部分,11张照片,便是33年前,肖全在海疗附近的玉皇山路、南山路上拍的。 那时候,杭州人还在海疗门前摸螺蛳吃,“有个池塘,种水稻,山坡上种茶树。这一带比较荒凉,晚上8点半以后基本上没什么人,在南山路上散步的,基本上就是穿灰军装的军人。”陈岚回忆。 所以,肖全镜头下,80年代的南山路附近,有在池塘边洗衣服的大姐,有坐在长桥公园一条破凳子上,想着心事的年轻人。 昨天为观众导览时,肖全特意在一张“四姐妹”的照片前,停留了很久,讲了许多话。 1983年4月,他不记得是哪一天,下午,他照例出来闲逛,漫无目的地拍照。走到现在的省军区附近,一个小池塘前,坐着四个女孩,她们刚刚抓了很多小蝌蚪、小鱼,倒进一个装水的杯子里,快乐地笑着,阳光正好。 肖全按下了快门。 他对她们这样自我介绍:我是在附近海疗的一个解放军叔叔,我每天都在天上飞。 四姐妹笑得东倒西歪。 肖全认真抄下了每个人的名字:徐曼利、姜玲玲、杜晓晶、郭湧珍。又把自己北京部队的地址,留给她们。 之后,四姐妹联名给肖全写了信,“给叔叔汇报学习、考试的情况。” 可惜,后来通信又断了。那张照片,也没法寄给四姐妹。肖全在照片背后,写下了四个女孩的名字,并取了一个标题《被照上了》。 这次,他希望能找到她们,“现在的你们,在哪里?希望能在展厅里见到你们。” 截至昨晚发稿前,四个小姐妹们的一位已经联系上了记者……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7 03:54 , Processed in 0.10638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