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摄影研讨会之新农村影像十周年在京举行

2016-12-29 09:42| 发布者:cphoto| 查看:414| 评论:0|来自:新华网

摘要:12月22日,中国摄影研讨会之新农村影像十周年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回顾总结新农村影像发展十年历程和经验得失,探讨新农村影像的价值与发展规律,研讨影像艺术如何更好地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以及新农村摄影未来发 ...
12月22日,中国摄影研讨会之新农村影像十周年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回顾总结新农村影像发展十年历程和经验得失,探讨新农村影像的价值与发展规律,研讨影像艺术如何更好地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以及新农村摄影未来发展方向。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12月22日,在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举办之际,主办单位举办了“中国摄影研讨会之新农村影像十周年”,邀请专家就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新农村影像当中产生的现象趋势和规律,新农村影像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如何在未来更好地以影像形式反映新农村建设历程等进行探讨和梳理。

研讨会由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主持,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出席研讨会并发言。研讨会采取主题演讲和现场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开展以来,摄影家们坚持不懈关注“三农”,记录历史的主题实践,肯定了他们重文化、塑文化的责任担当及其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团结引导农民朋友共享发展成果的努力。

农业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严端祥认为,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已成为摄影文化进村入户的大平台,成为宣传党的“三农”工作政策的大平台,成为反映“三农”工作发展成就的大平台,发挥了促进公众结合、农旅结合、城乡互助的纽带作用。

北京市科委原党委书记杨伟光就三农题材的拍摄提出三点建议:把握好经典和热点问题,处理好“三农”内部视野和“涉农”外部视野的融合,重视青年摄影师和资深摄影师在拍摄视角上的不同。

刘宇提出,任何一个宏大的主题,都要找一个很小的切入点。现在并不缺照片,缺少的是摄影人对生活的理解。摄影不是万能的,因为摄影有它自己的语言和它的产生方式,一些概念和政策比较难以用这种形式来表现,而最值得、最适合用摄影来表现的是人的变化。

评论家杨浪认为,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靠文字是记录不过来的,需要更多的影像记录。

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评论家赵凤兰,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展作者陆阿宝等也参加了研讨会并分别发言。

与会专家还和到场的近百位农民摄影工作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7:26 , Processed in 0.07096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