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迷踪一 ![]() 光影迷踪二 ![]() 白云生处 □李萍 用镜头捕捉瞬间的美,用光影彰显心迹,是摄影家韩小平永远的追求。 2016年12月3日,韩小平的摄影集《光影觅踪》首发式在临夏举办,随后举办了他的艺术摄影展,展览中的89幅照片,是从他的几万张照片中遴选出来的精品佳作。虽说展期较短,可是被光影之美吸引的观众却极多。观众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他们的驻足、咂摸、品味,是对“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是不分性别”这句话最确切的阐释。 流连忘返者不少,驻足者众多。仰头,凝视,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反反复复。为了观赏得更加透彻,有人会退后一步或者移到相框跟前,努力寻找最佳的观赏角度,直到心满意足,才挪到下一幅前。我亦如此。 翻阅《光影觅踪》,130多幅作品背后,蕴藏着韩小平对生活的热爱,是他对大自然的谦卑与恭敬。发现美,捕捉美,传递美,美洋溢在空气中,洋溢在光影中。 摄影集《光影觅踪》,装帧简单大气,一幅幅若西画或泼墨画的美图,惊鸿一瞥的美与感动,宛如一首首流淌的诗,直击灵魂深处。一一品味,关于青藏高原的景致和人文场景,还有南方小镇和西南少数民族生活片段的记录,则是摄影家彻底打开身心,用一颗痴心体悟的完美阐述。 目光掠过画面,心在一次次地畅游,一次次地徘徊。 高原,雪域,草原,山峦,梯田,水乡……风光、人物、动物、建筑、民俗风情……忽而在西北高地,忽而辗转南下,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所有的唯美均融入了个人情感。 这是真实的记录,是有生命力的拍摄。时间,心血,精力,耗费的时光,令《光影觅踪》变得厚重。那些定格的瞬间,宛如一首经典的歌谣,传唱多年,依旧深爱。一些情愫,犹如坚石上滑落的溪流,顺畅中有跳跃,才思那么舒展,如天际中流淌的行云,平滑中更多变幻…… 听说,有那么一周时间,摄影家背着包,只身进入祁连山区,处于失联状态。事后,虽然愧对家人的牵挂和担忧,但在一幅幅绝美的照片前,他笑得腼腆,羞涩,且暗含着一丝得意。 摄影家李膺在《光影觅踪》的序《心迹的素像》中如是说:看《太子山风光》《海螺沟》《纳木措》等照片时,似乎都能从图像渲染的基调里看到作者的身影,读出他的情绪。纽霍尔评价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就是把莱卡相机作为视觉的延伸物来使用,对韩小平来说,相机并不仅仅是视觉的延伸,相机也作为一种唤醒生命意识的法器,更是一种表达生命意识的铺陈。 是的,韩小平用他独特的视觉,用他内敛沉稳的心境,用他坚实脚步丈量的景致,用他不懈的努力,用他平和的眼神……在不断铺陈。 我们是凡人,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忧有虑,所以有“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怒而写竹,喜而绘兰”的说法。除了读史读经,令我们的心智得到安宁、得到平复的,无疑是乐曲,是美文美图。而一幅美图就是一篇美文,读者不一,感受不一,得到的启迪又不一。 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安详平和的神态,少女的恬静,少年的刚健……南北风物的差异比较,让我们领悟山河大美。黑白照片的怀旧,彩色照片的魅惑,令人觉得没有去过的地方风物,忽然在那里招手示意,赶赴一场盛会的心在蠢蠢欲动,可以邂逅的一个美丽瞬间在呼之欲出。 作为临夏人,把目光抛向远方,而后立足当地。依着光影,还有灵感,瞬间的表述,就是心的表述。 泰戈尔说:“万水千山走遍,只有家门口草尖上的露珠,最让我思念。”韩小平的摄影作品,就是家门口草尖上的露珠,它与广袤大地上的草尖虽有所区别,与天下盈盈欲滴的露珠有点不相干。然而,那种温暖,那种痛楚,那种韵味,都是绝版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阳春白雪的日子里,梨花千树万树的唯美里,心底深处的一抹情愫被晃疼,熠熠发光的,只是那一缕无法磨灭的情。 那份情,是他用镜头记录家乡变化和优美自然风光的无限深情。那份情,是他热爱和执著摄影艺术的大爱之情。他先后参与《临夏》《临夏风情》《魅力临夏》等大型摄影画册的拍摄、编辑、出版工作,参与举办了一系列摄影创作培训活动,推动临夏摄影事业的发展,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膺说:“韩小平的摄影水平不是ABC,也不是HCB(摄影大师HenriCartier-Bres?son的姓名缩写)。他出这本摄影集,对自己来说是了一个夙愿,对我们来说则是分享一个成果。摄影对他有着永恒的魔咒般的魅力,他在黑夜与黎明之间,他在月亮和太阳的交接里,他在风光里、在时间永恒的流淌里,他在我心里、生命的景仰里!”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16:40 , Processed in 0.07109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